师生分享优秀家训。 “不要哭,不要闹,要分享,要孝顺,要当一个好榜样。”在日前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歌手爸爸曹格令人印象深刻。人们津津乐道的除了那对呆萌可爱的小儿女外,还有这句曹格自创的歌谣式“家训”。 何为“家训”?那是指长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元旦前,海口市坡博实验学校就为全校1200多名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与父母一同寻找自家的“家训”。 班会课师生分享“家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穷也不能要饭,饿也不能偷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1月12日下午,记者漫步于坡博校园,处处可闻稚气的宣读声。原来,全校当天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内容是让各班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彼此从家中带来的“家训”。 六年级女生李盼鼓起勇气在众人面前宣读了她家的“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其实,我们家原本没有‘家训’,是班主任告诉我,父母最常教育子女的、最希望子女做到的便是这个家庭的‘家训’。”李盼说,听完老师的解释,她立即想到,每当自己倒掉不喜欢的饭菜时常被父母责怪。她和父母一同商量,决定将这两句话立为“家训”。 造学生健康成长空间 “我的‘家训’是爷爷传下来的。我时常被家长要求背诵‘家训’。”五年级学生陈嘉伟年纪虽小,却将“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唯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这样并不好理解的“家训”长句记在了心里。 在坡博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工家庭,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且平日里工作繁忙,布置这样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学校期望能提醒家长更多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六年级(3)班班主任鲁夏倩说:“此前,学校和不少家庭之间联系比较少,这次寻找”家训“是一次突破,许多家长都给她打来电话沟通作业细节。” 海口坡博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毛鑫超告诉记者,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从学生抓起,而学生的培养也离不开家长们的督促和监督。“寻找我的家训”也是想通过家校互动,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