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透明度的福彩无异于赌博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杏
近日,太原一位彩民至少揽得100注福彩双色球头奖,中得5.2亿元巨奖。这则“一夜暴富”的消息很快成为热门话题或许并不意外,但舆论的焦点却不是感慨万千的羡慕嫉妒恨,而是对彩票公正性的普遍质疑。
那些神秘的大奖中彩者,几乎不曾在公众面前露过面,他们中奖前后的故事往往也只流于民间的街谈巷议。面对中大奖这样天降横财的机会,人们很容易产生猜测,曾经曝光的几起彩票猫腻事件,也催生过各种“阴谋论”。
客观地说,在保护中奖人隐私的前提下,一定的保密性是必要的。然而,这种看似正当的“神秘”,事实上却涉及大量不明不白的资金流动。对一般人来说,5.2亿是个天文数字,其中若真有隐情肯定不是一件小事。然而,中奖这一环节显然还不是全部,相比于某几个大奖的质疑,整个彩票的封闭式运作恐怕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以福利事业为募款名义的彩票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社会热度一直不减。可是,彩票究竟收入多少,支出情况如何,是否都用在了福利事业上,这些基本问题却几乎不在公共视野之下,甚至就是一本“黑账”。不透明的结果必然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在这个意义上,与近年来遭遇信任危机的红会等机构相比,彩票涉及的资金数额只会更大,怕是也难逃一场清白拷问。
除了潜藏的利益交换和腐败空间之外,福彩不透明运作可能造成的破坏力还不止于此。福彩“坐庄”的合法性来源于公益属性,来源于其福利事业的基础。然而,如果福彩始终处于这样一种“雾里看花”的状态,资金支出没有负责任的对外公开与交代,公益性的体现只会越来越薄弱,人们看到的只是博彩,甚至只是投机。理论上,中奖概率极低,博彩方式是彩票不可忽视的一大特殊性,投注彩票以期中得大奖,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营造成社会风气,人们哪里还记得这是公益事业?
不记名不挂失、电脑计票、机械摇号,接连诞生的一个个戴面具领奖的百万、亿万富翁,累积的彩池和偶尔开出的巨奖吊足彩民的胃口,吸引人们为了大奖继续投注……这些程序与模式基本上就是标准的博彩流水线,背后那激发与挖掘人们暴富欲念的“动机”,隐隐若现。若是剥除了福彩募集资金建设福利事业的具体影像,福彩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只剩下制造中奖赌徒的合法渠道,反而没有了福利的色彩。
福彩的主体部分本应是资金在福利事业上的运用,中奖只是其中一个次要的环节,绝不是福彩的核心,更不是福彩发行的目的和倡导的社会追求。应当明确的是,福彩的发展必然是回归社会福利,以公开透明为基础,用现代化的规范运作塑造健康的公益形象。
(见习编辑:陈佳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