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首尔大学演讲 点赞武汉学子跨国捐髓(图)

05.07.2014  14:56
2010年1月,张宝在做捐髓前的准备

  记者黄洁莹 通讯员 章晟

  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演讲,称赞为韩国患者捐髓的中国志愿者张宝。

  习近平演讲中提到张宝在2008年遭遇车祸后,仍继续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人生祸福难料,人家现在大难临头了,帮点忙真不算什么。”习近平还引用张宝的话,称“这是中韩两国人民友谊的真实写照”。

  张宝是在武汉上学期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面对国家主席的点赞,张宝昨晚的态度一如当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安徽小伙武汉献血时

  “想都没想”加入中华骨髓库

  张宝生于1981年,安徽淮南人。2000年,他考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大一的一个周末,他路过武汉佳丽广场,看到路边有台献血车,“想都没想”就上车捐了400毫升。随后,他每隔半年就会献次血,每次都是400毫升。

  2002年,在一次献血时,他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表,再次“想都没想”就填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03年,张宝大学毕业。在武汉工作了5年后,回到家乡创办一家物资公司。

  百万人中配型成功

  接到电话一开始没反应过来

  2008年8月,韩国骨髓库向中华骨髓库求救:该国一名1970年出生的男子患白血病6年,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救命,但该国找不到配型成功的志愿者。

  经过对中华骨髓库近110万名志愿者留下的血液样本初步配型,张宝成唯一配型成功者。

  “申请加入骨髓库的6年后接到电话,当时都没反应过来,我差不多都忘了这件事情。”昨晚,张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诚恳地对记者说。

  “在骨髓库征求意见时,我当即答应,是一种本能。随后,我心里还是有些顾虑。”小伙子告诉记者,父母不太愿意让独子捐髓。为此,他咨询了一位当医生的亲戚,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也给他讲解了捐髓的过程。大约2周后,他就下定决心捐髓,“就我一个人配型成功了,还是跨国,我不能放弃。

  捐髓前遭遇车祸

  懂得生命珍贵 坚定捐髓意愿

  张宝跨国捐髓颇有些波折。2008年,北京正在举办奥运会,不能向国外寄送血样。张宝的血样从淮南辗转寄到苏州,在那里的实验室与患者寄过来的血样进行配型。2008年9月5日,配型成功。

  由于韩国患者身体和经济原因,张宝又等了1年多,直到2009年11月,才开始着手捐髓。

  其间,张宝遭遇了一场严重车祸。2009年3月,在淮南开车时与一辆客运中巴车相撞,造成颅内积水、胸腔积水、手骨、胸骨及肋骨均骨裂。

  “我住院治疗了半个月。康复后,家里人再次劝阻我,我却更加坚定捐髓。我是经历了生死的人,更知道生命的珍贵。”张宝说。

  得知被习主席点赞

  他笑了 觉得特别荣幸

  捐髓初配在安徽合肥完成,高配时要到武汉,他不愿意被同事知道,申请在周末赴汉体检。

  2010年1月7日,张宝请假一周,在北京捐髓后,就赶紧回去上班了。“我没跟同事讲捐髓的事情,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我也没特意休息,一周后就恢复过来了。

  4年来,张宝也从未跟任何人讲过捐髓的事情。张宝先后得到很多荣誉,但他都看得很淡。生活中,他还是那个乐于助人、爱爬山、爱旅游的小伙子;现在他已经是淮安市一家建筑企业的经理;遇到献血,他仍会挺身而出。

  昨日接到记者打来的电话,张宝才得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韩国时专门提到了自己。听闻记者的讲述,他开心地笑了:“我就是一位小人物,做了一件小事情,真没想到被习大大表扬,觉得特别荣幸。

  昨晚10时,张宝仍忙着接各路媒体记者打去的电话,被习主席点赞的事,他还没顾上与家人分享。“今天来不及了,明天再说吧”。

  回忆>>>

  大学时期的辅导员:

  室友不知张宝曾捐髓救人

  张宝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期间,张文华当了他三年的辅导员。提起昔日学生,张老师赞不绝口,“现在像他这样的好学生真不多了”。他对张宝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平时很低调,执行力很强”,“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

  张老师回忆,张宝当年是学生会学习部的部长,不管是班上的还是学生会里的事,他总是独自默默做好,从不张扬。2002年学校放小长假,张宝没有回家,一个人在学院的办公室里呆了整整两天,帮老师把奖学金评定和下学期的安排工作都做好了。“他做这些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去办公室看发现他已经帮我们都做好了,心里非常感动”。

  张老师记得,张宝是大一在一次献血时登记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这事儿他只告诉过同寝室的老乡。2010年张宝为韩国人捐髓,成为湖北省首例跨国捐髓人。看到这个消息,张老师非常骄傲,“这的确是张宝会做的事”。

  毕业多年,师生俩虽然一直没碰上面,但仍保持着联络。今年4月,张文华和以前的学生聚会,见到了张宝寝室的室友,聊起了他捐髓的事,而他的室友们之前对此都不知情,都觉得又惊讶又钦佩。

  昨日,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到了张宝的事迹,兴奋的张文华马上给他打了电话。低调的张宝还是一如既往对老师说,“这没什么”。

  (记者刘嘉)

  负责骨髓采集的医生:

  当年对他说身体很棒,用不着营养品

  昨日,记者联系上当年负责张宝骨髓采集工作的主管医生童春容,尽管距离张宝捐髓已过去好几年,但提起这个名字,她一下子就想了起来。

  童春容是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原北京市道培医院)医生。她至今还记得,陪张宝一起来北京的还有他的女朋友,看到配药中有止疼药,小姑娘有些紧张,“我当时给她解释,因为采集前要连续打5天动员剂,人会出现腰酸、肌肉疼痛等症状,这才配了止疼药,对身体不会有伤害”。

  采集是在冬天进行,由于北京天气寒冷,担心张宝会感冒,医院还准备了感冒药和营养品。童春容记得,她当时还拍着张宝的肩膀笑着说“小伙子身体很棒,用不着补营养品”。童春容介绍,整个采集过程非常顺利,采到的骨髓能帮助到韩国人,她也感到高兴。

  童医生昨日还向记者打听张宝的近况:“他现在身体怎么样?”得知张宝健康壮实的消息,童医生笑起来,连声说“那就好那就好”。 (记者刘嘉)

  释疑>>>

  我国跨国捐髓为何多集中在韩国?

  习近平昨日在演讲中提到:“迄今为止,中国志愿者共进行跨国捐献骨髓156例,其中为韩国患者捐献骨髓45例,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为何中国志愿者和韩国人之间的成功捐献骨髓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呢?

  昨晚,中华骨髓库有关专家表示,中韩骨髓捐献互动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中国、韩国都是亚洲国家,种族基因相似;其次,2012年,中华骨髓库加入了世界骨髓库,所有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检索到;三是,在亚洲国家中,韩国是首个与中华骨髓库签订了长期业务交流往来协议的国家。 (记者黄洁莹 通讯员章晟)

  习近平称赞多位

  中韩历史人物

  链接>>>

  除了骨髓捐献者张宝,习近平主席昨日在演讲中还提到中韩历史上许多人物。

  ——从在唐朝求学为官的“东国儒宗”崔致远,到东渡高丽、开创孔子后裔半岛一脉的孔绍;从在中国各地辗转27年的韩国独立元勋金九先生,到出生于韩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者郑律成……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济的传统源远流长。

  崔致远:崔致远在12岁时离家来到长安求学,被誉为朝鲜半岛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百世之师”的尊称。崔致远长期在中国扬州生活,留下了著名的《桂苑笔耕》文集。

  孔绍:据韩国《孔氏世谱》记载,元顺帝时元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孔子54代孙孔绍等随行。其子孙繁衍,名人代出,成为当地的望族。

  金九:1919年3月1日,汉城(今首尔)爆发大规模反日示威游行,遭到日本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大批朝鲜半岛爱国人士流亡中国,金九也于当年4月来到上海,并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后任主席。

  郑律成:著名作曲家,1933年春从朝鲜半岛来到中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郑律成经常深入抗日前线,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日军民斗争生活的音乐作品。

  ——韩国古代诗人许筠写下的“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诗句,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中韩两国人民友谊。

  许筠:朝鲜王朝中期的文臣和政治家、诗人、小说家。在送别中国明朝友人时,许筠写下名句“国有中外殊,人无夷夏别。落地皆兄弟,何必分楚越。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历史上,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难相助。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明朝邓子龙将军和朝鲜王朝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中双双殉职,明军统帅陈璘今天还有后人生活在韩国。

  邓子龙、李舜臣、陈璘:据资料记载,1598年,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船包围500艘日本战船,几乎全歼,日军死亡万计。明军由陈璘统帅,副将邓子龙、游击马文焕等皆由其统属。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就在日军将领撤退之时,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名将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中朝两国水师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同,英勇奋战,是露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

  ——安重根义士曾挥毫写下“白日莫虚度,青春不再来”的书幅,希望青年人珍惜青春、创造生命辉煌。

  安重根:1879年出生,是朝鲜半岛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的站台上,击毙了时任日本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后于1910年3月在旅顺监狱被日本占领当局秘密处死。

  据新华社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