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大上海 武汉将蝉联“全国楼市销冠”
大武汉和大上海——两座分别位于长江“龙腰”和“龙头”的城市,势必将在2015年最后的一个月内,展开楼市销售面积的“销冠”决战。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武汉2014年楼市成交面积已跃居全国之首,今年前11月成交面积2000万平方米,全年有望突破2200万平方米,蝉联全国第一几成定局。
12月3日,在上海工作的武汉人张超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他已经在武汉汉阳买了一套102平方米的房子,准备年底就和新婚妻子一起回武汉工作。如今,像他这样曾一度“孔雀东南飞”的湖北佬,已越来越多地选择到武汉置业安家。“这个趋势无疑推高了武汉楼市的成交量。”亿房研究中心研究员余淼表示。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自2013年以来,由于大武汉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大量白领和金领人士从北上广重返大武汉工作和置业。
由此,楼市的兴旺也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楼盘工地、家居建材卖场等地发现,除“全面两孩”等国家层面的刺激因素外,外来房企竞相来汉联合拿地、改善型需求不断得到释放等也共同托起武汉楼市走强的趋势。
多项利好刺激武汉楼市屡创新高
武汉人李芳(化名)是一家大型外企的年轻白领,目前在上海工作。11月21日,汉阳滨江商务区一楼盘开盘加推,李芳趁着休年假回到武汉,在妈妈的陪同下选购了一套189平方米的改善型住宅。“以后肯定会辞掉上海的工作回武汉安家,也希望能把爸妈接过来一起住。”李芳对长江商报记者称,身边很多在外工作或求学的武汉人最后都会选择回到武汉买房。
多项政策出台造就了武汉楼市供销两旺的格局。比如,国庆前夕,央行出台新规,首套普通房商贷首付最低可25%,10月24日,央行年内第五次降息,10月29日,“两孩政策”将全面放开的消息等。武汉房价自今年2月以后,连续保持10个月上涨。今年前11个月,武汉楼市成交面积2000万平方米,全年有望突破2200万平方米。
近日,记者在恒大嘉园、融创公园壹号等多个楼盘的销售现场看到,武汉楼市“刚需”旺盛,“新武汉人”已成为全市购房主力军。同时,记者发现,武昌滨江、岳家嘴、中南路丁字桥等板块新盘价格普遍在14000元-15000元/平之间,白沙洲片区的黄家湖板块,11月有多个项目成交过百套,片区均价也在向7000元/平方米靠近。
“尽管金九银十已过,但政策利好的刺激仍在继续,随着对首次置业的购房者影响较大的首付比例下调,加上全年楼市火爆的刺激,年尾的传统淡季中反而呈现出‘翘尾’,商品住宅供应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亿房研究中心研究员余淼提出。
回顾近几个月武汉楼市的发展态势,9月,武汉新建住房成交1.97万套,刷新单月成交第三高纪录;10月,内外部利好消息不断,进一步刺激楼市成交活跃度,创出2.4万套历史新高;11月,随着年末品牌房企加大推盘力度,武汉楼市成交再创出2.62万套历史纪录。
湖北房地产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总监李国政称,2015年,武汉楼市成交屡创新高,外部的政策金融利好加上武汉城市价值的预期提高,楼市供应量充足,整体房价合理,享受一线与三四线人口双重流动红利。
12月28日,武汉地铁3号线将正式通车。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是武汉首条穿越汉江的轨道交通线路,全长30.1公里,由宏图大道至沌阳大道,设站24座,通车后将实现轨道交通由“连通三镇”到“环通三镇”的跨越。李国政认为,地铁第一环打通后,将有力托举后湖、四新乃至沌口的楼市发展。
到2020年,武汉主城区2/3的小区都将在地铁旁,拥有170公里地铁、150个地铁站点,每个站点辐射3平方公里,近50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实现地铁全覆盖。湖北房地产经济学会专家委员殷跃建说,“未来主城区都是地铁房。”
房企拿地逐渐告别“单打独斗”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外来房企进入武汉市场的第一步,必然是获得土地资源。在招拍挂市场参与竞拍也好,与本土房企合作开发也罢,拿地是扎根武汉的首要任务。
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11月26日,2015年武汉市累计成交131宗地块,净地面积616.31万平方米,相比2014年同期的766.27万平方米减少20%,土地出让金541.45亿元比2014年同期509.23亿元增加6%。
2015年的武汉土地市场迎来了继2007年、2009—2010年、和2012年之后又一轮土地成交高潮,土地成交的楼面地价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中原地产的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新房成交活跃,市场容量大,武汉市场对于开发企业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不过,因三环内净地减少,且净地多集中在四新、 光谷东等竞争红海,地缘客户积累薄弱,区域配套尚不成熟的地块,易陷入微利肉搏状态。此外,武汉有大量优质地块握在本土房企手中,难以出现在公开招拍挂市场,外来开发企业获得优质地块的难度加大。
龙头房企逐鹿大武汉,因多宗地块竞价成交,下半年以来,武汉土地市场十分火热。
今年8月的土拍中,备受关注的“长动地块”(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原址),吸引了电建、保利、融创、华润、龙湖、中海等多家房企参与竞拍。最终长动两地块(75、76号)合计出让价103.25亿元,刷新精武路(90.1亿元)总价地王历史,成为武汉新地王。而其中的75号地块(长动北地块),由电建联手地产集团将其收入囊中,76号地块(长动南地块),也是由华润置地和葛洲坝集团联合体拿下。
自2014年以来,江城土地市场频繁刷新联合拿地模式。华发与中城在去年联合拿下汉阳四新片区地王;万科在汉联合拿地的储地量已超过独立拿地的储地量;保利与清能、联投和新港地产、联投和万科、地铁集团和地产集团等组合均很亮眼,而保利和清能更是多次合作拿地。
放眼全国市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企联合拿地亦成主流。据悉,截至2015年12月3日,北京市场今年内已经有36宗土地被房企联合体拍下,甚至出现了“不联合、无拍地”的现象。
而上海土地市场,仅今年上半年便出现多宗房企联合拿地的例子。譬如,招商联合平安竞得宝山纯宅地;上海首创、保利及山东黄金联合体以34.54亿元拿地;华润华发两度摘下闸北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商住地。
李国政分析称,房企在利润走低、风险增加的情况下逐渐告别昔日“单打独斗”的开发模式。“即使是标杆房企,也想借用彼此在品牌、资金、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联合拿地和合作开发。”
楼市火爆利好家居建材市场
今年以来,武汉楼市持续火爆,成交记录屡创新高。长江商报近日记者还探访了与之紧密相关的家居建材市场。
12月2日,记者走访发现,承载着众多老武汉人记忆的汉口顺道街建材市场,老一辈经营户大多以租赁民居的形式经营着自家门店,由于场地的限制,这些商铺的经营规模较为有限,店内顾客不多。
“在众多老武汉人的印象中,汉西往往是他们买建材的首选地,很多装饰公司也常年在汉西打货。”老武汉人徐先生介绍称。12月3日,记者实地踏访汉西建材市场看到,市场内南国大武汉家居广场、汉西铁路建材市场等商城密布,热闹非凡。
一位在建材市场做了多年生意的商铺老板告诉记者,过去规模较为可观的建材市场,大多靠近铁路或长江,以节约物流成本。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南国大武汉家装进驻汉西,小东门建成宜家装饰建材广场。近日又有红星美凯龙首进武汉市场,欧亚达、居然之家、百安居等在武汉三镇密集布店,传统建材卖场受到很大冲击,也促使武汉建材市场不断转型升级。
12月2日,记者实地探访汉来广场时看到,从一楼到四楼,广场内各种灯饰店铺根据品类有序分布,前来选购灯饰的市民在商场中寻找目标店面,货比三家。同时,卖场内也有多家商铺正在进行装修升级。
从15年前汉来广场开业便开始在此做生意的一位商铺店主告诉记者,“最开始在这边经营白炽灯管的生意,店面只有20多平方米,生意做得很艰苦。经过多年发展,店铺慢慢扩张,经营的灯饰品种也逐渐增多,现在生意好时每天营业额达1万元左右。”
一边是家居大鳄的加速夸张,一边是中小卖场的冷清谢幕,家居建材的寡头时代雏形初现,而下游的家装公司也在变局中不断创新和壮大。“硬装做标准化,标配不能变,但在装修的层次上要给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嘉禾的软装正尝试提供更多菜单式的选择。” 嘉禾装饰集团董事长钱俊雄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嘉禾推出类似“私人定制”的优家计划,还建立分仓仓库帮助业主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问题。
“近年来,湖北家具业发展态势较好,每年增速约在20%以上,成为消费品工业中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之一。”湖北省家具协会会长秦志江提出。聚焦到武汉这座城市,三镇家居卖场多极分布,以长江为界,汉口、武昌、汉阳各大家居商圈鼎立,武汉三镇有10处家居商圈可供选择。汉来广场总经理助理曾建文告诉记者,“市场逐渐被规模可观、品类齐全的新兴大卖场瓜分,但我认为,武汉家具市场仍未饱和,还有价值可挖。”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