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快了 教育公平近了 ——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综述 “3年前,儿子要上小学时,全家讨论了好多次,都认为应该让孩子去收费高、条件好的民办学校读书,而我却坚持让儿子上了弄堂附近的洵阳路小学,事实证明我选对了。”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学生家长龚方亲眼见证了家门口这所“新优质学校”的变迁。 以不挑选生源、不争抢排名、不集聚资源的鲜明旗帜重新诠释了“公立学校”多样性内涵的“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是上海市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路径的一个缩影。去年3月,上海市17个区县全部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 和上海市一样,2014年全国有46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通过督导评估的视野,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路径。 政府责任强化了,工作放开手脚了 “有力的监督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对此有切身体会,上海市也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 早在2006年,上海市就建立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的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自评公示公报制度,以贯彻执行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等核心指标为重点,向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公示区县政府责任执行情况。 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上海市对17个区县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督导,核心举措就是“三个涉及与三个交涉”:涉及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等投入保障问题,与区县财政部门交涉;涉及学校公建配套、学校产权等问题,与区县发改委和房管局等部门交涉;涉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与区县人保局、编制等部门交涉。 将上海市各项教育改革发展的举措条分缕析不难发现,从强化政府责任出发,强烈的均衡导向:2014年全市安排对区县财政教育转移支付124亿元,其中98.21亿元用于郊区县和农村地区发展,占转移支付总量的79.2%;大力推进郊区学校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在城乡接合部新建完成了355所义务教育学校……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显示,通过督导评估,全国义务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整化优化,特殊群体儿童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得到更多关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督导评估,不断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履行义务教育发展责任意识,优先落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 重庆市根据“五大功能区”建设和区域人口变动、城镇化推进等实际,动态调整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贵州省针对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实际,制定了“初步均衡”、“基本均衡”两步走战略,分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安徽省全面实行市级统筹,较早实现了小学由区县管理、初中全部下放或全部由市级管理的统放统收,从根本上解决了义务教育管理部门交叉、资源渠道不同的问题。 对浙江省湖州市来说,2014年实现全市所有县(区)均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的总目标,早已明确写进《湖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正因为统筹规划做在前头,湖州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一揽子”举措真正做到了有想法、有看头、有盼头。在2010年湖州市政府编制印发的《湖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本纲要”引领下,在农村学校“三进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交通安全保障工程、“阳光厨房”工程、“阳光招生”工程这“五大工程”的保驾护航下,全面实施扶困助学计划、新居民子女入学计划、普及残疾儿童教育计划“三项计划”,全力推进内涵发展机制创新。 发展目标明确了,内涵建设有戏了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大代表罗蓉3年前去下堡萍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调研时,一进校园就有很压抑的感觉。“校园如鸟笼,学校最昂贵的物品就是两台电脑。”罗蓉说,就是这所当年学生吃饭都要到操场的学校,去年成功创建为市级现代化学校。罗蓉觉得,除了硬件上的变化,学校的内涵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督导评估,各地以全面育人为总目标,以提升内涵为手段,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推进城乡间和校际间均衡。”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介绍说,此次督导评估主要成效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督促各地优化师资配置,提升队伍整体水平;二是督促学校注重内涵发展,促进质量提升。 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方面,各地采取统一城乡编制标准、动态调整编制、按生师比与班师比合理核编、将编制和岗位向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倾斜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目前,已经有10个省(区、市)统一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各地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35.8万人,近两年全国招聘的13.2万名特岗教师中,有95%到乡镇以下学校任教。 在开展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方面,各地认真落实教师国家培训计划,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各级财政投入44.4亿元,组织区县级以上培训达到1168.7万人次。其中464个县(市、区)投入11.8亿元,培训教师328.7万人次。 在推动教师校长交流方面,各地积极推动带编轮岗交流,交流人次逐步增多,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各地参与交流的教师达50.1万人次,其中464个县(市、区)各类交流教师9.9万人,覆盖1.9万所学校。 在落实农村教师倾斜性待遇方面,各地通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周转房建设、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倾斜等措施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教师到偏远农村任教。截至2014年底,22个有连片特困区县的省(区、市)已经有20个开始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落实补助的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师的受益面分别达到90%和78%。 此外,各地还通过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等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动起来,教育活起来”,如今已成为夷陵区教育界的流行语。原实验小学教师苏庆华,现在是两所农村小学的校长,2012年交流到赵勉河小学后,硬是和教师团队一起,用两年时间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彻底变了样。从上海中学去雾渡河初中交流的教师周成,也将农村学校体育课上得风生水起。罗蓉欣喜地说,这些教师每到一所学校,就带好一个学科组,带动一片教师,让偏远农村的孩子和城区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各方全都满意了,均衡发展更近了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提供的几组数据非常亮眼—— 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校舍建筑面积达6092万平方米,年度增幅达到22.5%。其中464个县(市、区)投入231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247万平方米。江苏、四川两省分别投入155.6亿元和78.3亿元。 2014年,全国生均仪器设备值小学达到913元,初中达到151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47元和211元。其中464个县(市、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1450元、1956元。 2014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台数达到1442万台,同比增长13.0%。其中464个县(市、区)投入15.4亿元新增电脑44.7万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初中分别为12.5台、14.9台。 截至2014年11月,全国中小学接入互联网比例达到82.2%,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达到77.7%,6.4万余教学点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安徽省共建成338个“在线课堂”主讲教室和726个接收教室,为农村边远地区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一年多来,各地投入147亿元,新建、改扩建学生宿舍1075万平方米,满足了150多万学生的新增寄宿需求。其中464个县(市、区)投入16.8亿元新建、改扩建宿舍面积127万平方米。 18个省(区、市)开展了冬季取暖专项督导,河北、山西、黑龙江等省份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消除了明火取暖,实现暖气取暖全覆盖,彻底消除煤气中毒隐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得好不好,要看‘四个满意’有没有实现。”何秀超坦言,要让各级政府满意,乐于抓教育;要让教育行政部门满意,看到各级政府抓教育实实在在的举措;要让校长教师满意,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办学条件;最应该让家长满意,让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质量放心。 通过督导评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实也是各地统筹资源、补齐短板、抬高底部的过程。 “寄宿”学校,“吃住”为大,贵州省丹寨县县长徐刘蔚对此深有体会。丹寨县是一个只有17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124元,相当于全国的1/5。“人穷志不穷”、“治穷先治愚”让县里从教育均衡发展中找到了希望,也让寄宿制学校发展摆上了全县的发展日程。 “吃”的方面,全力让家长满意。为21750名中小学生提供贵州模式“营养餐”,每餐两菜或三菜一汤,做到营养午餐真正营养。 “住”的条件,一样让家长放心。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入1000多万元,为12000多名寄宿生提供床上用品,并安排了专职宿管员;同时每年安排200万元聘请120名安保人员。此外,每年还安排60万元解决学生每月返家的交通费用。 如今,满意度不仅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还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公众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与期许。作为全国首个全部区县通过认定的省份,2014年,上海市17个区县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8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