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印章引发的“改革”

10.11.2018  04:21

一枚印章引发的“改革”

——黄石市西塞山区总工会改革纪实

 

“我们的印章怎么比别人的小一圈?这个要改!”

“不能改!上面有规定,不能轻易更改印章!”

这段“争论”发生在2016年清明节后,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黄成刚报到不久,与副主席就区总工会印章问题发生了“争执”。对方列出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想继续沿用这枚直径3.9公分、使用十多年的“印章”。

通过查阅资料,黄成找到了全总《关于各级工会组织印章的规定》,当他拿出时,“矛盾”再一次激化——

“上级有文件为什么不执行呢?”

“这些年,我们用的都是这枚印章,印发了许多文件,不能说改就改!”

一番理论后,区总工会最终打破了“条框”,重新刻制并启用一枚直径4.2公分的新印章。这看似有点“吹毛求疵”,可它彰显的是工会组织的严肃与规范。

西塞山区总工会的改革便从这枚“印章”开始了……

(一)

关键词:整顿 规范 提升

“以前是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要我自己想怎么去做……”在区总工会工作三年多的梅菁菁有点茫然了。区总工会的现状是:一个常务副主席和一个副主席带着十五个协理员,大家混杂在一起,没有分工,吃的是“大锅饭”;另外,无论是工作了八九年还是一两年的协理员,业务都不熟,能做事的就那么两三个人。

这种没什么效能的运行方式得改。区总工会开始建立“一办两组”(办公室、企业组、区域组),负责人由协理员担任,让协理员来管理协理员,梅菁菁当上了办公室主任。为了消除“管理团队”的“顾虑”,黄成表示:“在工作中探索和创新,做错了,算我的;做对了,算你们的。”

这一措施落实了,可协理员的素质得提升啊!于是,区总工会对协理员有了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即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学习业务,三分之一的时间去跑基层,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日常事务。两年后,已经成长为区域组组长的许君感叹道:“以前是按部就班叫我干嘛就干嘛,现在我会主动思考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

通过这些举措,区总工会“三能”协理员(能说、能写、能做事)越来越多,“家”的感觉愈发浓烈。黄石市第一个获得市级“五一劳动奖章”的协理员是梅菁菁,湖北工会十三大宣传片中协理员的形象代表是刘骏……

人的问题解决了,组织机构的问题又来了:在区四大家领导班子换届时,黄成发现:区总工会竟然长达十年没有换届。“三委”(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早已“人去楼空”,无法依法履职。如果一级地方工会连自己都不规范,又如何带领其他基层工会推动工会事业发展呢?

报请区委同意,区总工会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对照工会改革方案,按照增“三性”、去“四化”的要求,开始进行“自我革命”。2017年7月6日,召开西塞山区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三委”,专兼挂和省总减上补下的编制悉数到位。参会130名代表,88.5%来自基层一线;工会委员会33名委员,61%选自一线职工(西塞工匠6名);首次设立的常委会11名委员,5名来自镇、街总工会,1名来自非公企业,1名为西塞工匠。另外,2名协理员分别当选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

“我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为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还分管企业工会这块工作。”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春莲有些惊喜,更感到一份责任在肩。

“以前是公司里厂务公开,现在区总工会是‘工务公开’,让我们这些一线工人心里头明明白白。”当选为常委的西塞工匠伍期江如是说。

新的工会运行机制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作为“老大难”问题的工会经费征缴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在西塞山区,依法缴纳工会经费的单位凤毛鳞角,25家规模以上企业没有一家。为此,区总工会召集这些企业工会主席座谈。会上,黄成开门见山:“区总工会并不是要收这个钱,缴纳工会经费其实对各位主席履职有益:一是能够为职工多办事,维护他们的权益;二是工会有开支,不必事事向行政要钱,你这个工会主席当起来才有底气!区政府常务会议40号纪要已明确,区财政从今年起,将工会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这次专题会议后,各企业工会主席对工会经费有了新认识,开始主动上缴工会经费。

(二)

关键词:转变 重行 起航

“印章”事件后,黄成又发现一个现实问题:区总工会所有的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着上级文件转,被动做事,缺乏主动性,更别说自己的特色了。经过一段时间反思和自省,觉得不能再总是绕着“考核”这一指挥棒转,要按照增“三性”、去“四化”的要求,走出一条新路: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让我们一起做!

2016年5月1日前,区总工会向全区广大职工发出了一封亲切的“家书”。“家书”篇幅不长,但情真意切,主要是向职工征集对区总工会工作的建议。大家普遍反映,近年来工会活动开展少了,职工的心都有点“散”了。根据这些“意见”,6月24日,区总工会组织开展首届“西塞工匠”杯职工软式排球联赛,吸引了辖区40支队伍320名职工参加,在雨中足足打了半月有余——赛事历时之长、规模之大、人数之多,都创下了西塞山区职工体育运动之最。

2016年12月28日,一家企业举办春节联欢会,一些参演职工反映,想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现才艺。2017年1月16日,区总工会举办西塞山区首届职工迎新春大联欢——“西塞工匠”欢乐行。从节目编排、现场布景到主持,全是职工自己动手。各企业负责人和各条战线职工280多人欢聚一堂,三名企业老总分别给自家获得“西塞工匠”称号的职工颁发特制纯铜奖牌,由协理员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像钢一样热的人》,让原型“西塞工匠”伍期江的家属落下了激动的眼泪。

“我们这儿未婚女职工多,你们能帮我们联系一家男职工多的单位联谊吗?”到一家医疗机构衔接工作时,协理员张航碰到这样一个问题。2017年3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相约西塞·点亮心光”相亲会上演了:有来自黄石及外地的289人网上报名,经区婚姻服务中心审核,252名单身男女走上“舞台”,男女比例1:1,促成6对现场牵手。

2017年11月1日,区总工会通过微信平台开展“读十九大报告,做新时代西塞人”你我视频秀活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一直持续到2018年1月31日,参与者达3万多人,掀起了学思践悟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

满足职工的需求,更应该关注困难职工。区总工会除每年慰问困难职工数据库内职工外,还拿出一部分经费对达不到标准但生活确实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一次到某企业送温暖,一名受助女职工很感动,可当企业工作人员拿出手机对着她拍照时,她的神情马上变了。黄成察觉后,在离开时对拍照的人说:“请把刚才的照片删掉!以后无论是送温暖还是金秋助学,都不要拍照了,我们得学会尊重职工。”从此,这也成了区总工会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三)

关键词:创新 开放 融合

改革要上路,特色须先行。

“这名‘西塞工匠’真的很了不起,他的故事听着让人感动,我们怎样让更多人知道呢?”

“为他出杂志,发往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

西塞工匠》单行本杂志由此横空出世,创刊号登的便是《“狂人”游功铁》。《西塞工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一个个“西塞工匠”的故事,有时“狂热”,有时“宁静”,还有时让人“五味杂陈”。一人一本杂志,独特的包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观:原来劳动才最美。

“西塞工匠”的精神是:工益求精,百炼成匠。会一门手艺即是“工”,通过自己刻苦钻研可以达到“精”;但是要想成为“匠”,则必须在各种环境中打磨,一番锤炼方成“匠”。区总工会就是用这种精神来打造“西塞工匠”这一“西塞精神”的靓丽名片。

每一期《西塞工匠》,耗时都不会短,都汇聚了工会人的心血。两年多来,出版了11期,除2期特刊,5期被全总《工会信息》和省总《工友》杂志选登,整套被黄石市档案馆收藏。

“西塞工匠”的选树,不走常规路,不预设目标,坚持“单位推荐、竞赛选拔、追加评定”。两年多来,14名“西塞工匠”中,通过基层工会推荐产生3名,通过“西塞工匠”系列劳动竞赛之钢材热处理、厨艺大比拼等产生5名,通过追加“东楚工匠”、参加市级以上技能比武获奖者为“西塞工匠”的6名。1名“西塞工匠”当选2018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2017年6月16日,由工会、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培养工匠的方式——“西塞工匠+理工博士”创新工作室诞生。

“西塞工匠”品牌效应初显,“工匠外交”含苞绽放:先后有新疆阿拉山口市、西藏曲松县、襄阳宜城市、东贝集团等工会组织前来交流,“西塞工匠”成为友好使者。

职工上了网,工会网上见。2018年3月20日,全国首家工匠平台“西塞工匠+”应运而生,区总工会由此迈入“互联网+工会”时代。截至目前,8730人实现网上入会,约占辖区3.3万职工的26.5%。2018年5月18日,西塞山区首届“荣誉职工”评选,从申报、审批到公布和宣传,全面在“西塞工匠+”上完成,开启网上服务职工新征程。(西塞山区总工会 刘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