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开启城市“美颜”模式 直接改善2.8万户居民生活环境
3年来,宜昌改造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完成楼房外立面整治658栋,投资1.2亿建设夜景灯光工程,直接改善了2.8万户、6万居民的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硬骨头”,如何啃出好滋味?近日,记者走访调查了宜昌城市整理的“美颜”模式。
违建怎么拆?抠细节、精服务,啃下“硬骨头”
全市外立面整治658栋,按每栋有5处违章建筑估算,至少有3200多处违章建筑。西陵区住建局建设科科长宋雪院说:这是城市整理最难啃的“硬骨头”。
东山大道一住户在楼顶私搭杂物间。拆违专班初次上门,他不理不睬;二次上门,他提出要5000元补偿,专班向他解释强制拆违的法规;三次上门,他提出拆了后屋顶会漏水,专班承诺会做好防水层、隔热层等的铺设……一周上门五次,该住户终于同意无偿拆掉违建。“要抓住细节,贴心服务。”宋雪院说,区住建局规定,施工方要“带新窗拆旧窗”,尽可能避免重复打扰居民。西陵二路一居民楼背街走道污水四溢,但不在外立面改造范围内。住建局从有限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对其改造,获居民称赞,该楼栋的拆违工作顺利进行。
逢年过节,拆违专班自掏腰包,提着粽子、皮蛋上门做工作也是常事。专班成员还经常义务为困难居民修水管、粉刷墙壁。
采访中,宋雪院接到西陵二路6号一居民的电话,对方问:“邻居家的外立面改造已开工了,什么时候到我家啊?”
从抵触,到接受,再到充满期待,群众心里的疙瘩解开了。
工程怎么建?
私人定制、设计数易其稿是常事
如何让城市整理有灵魂?记者在伍家岗区找到了答案。
胜利四路一座筒子楼年代久远,还有木质推拉式窗户。区住建局修旧如旧,运用木塑复合材料,在临街墙体上布置一整片中国结窗花。
东山大道有一批墙体外凸的建筑单元,改造过程中,嵌入马头墙等传统元素,保留楼道中的棱形构件,极具中国风。
沿江大道的部分围墙,融入长江、三峡大坝文化元素,呈现出波浪形、阶梯形变化,让人浮想联翩。
伍家岗区城市整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谈之杨介绍,城市整理盛行“私人定制”,例如经营时间在白天和夜晚的两家店面,其色调和设计都有差异。
宜昌借鉴上海等地经验,统一规划整片工程,确定区域风格。还针对不同街区及楼栋特点,征求居民意见,进行个性化设计。
来到沿江大道166号楼,居民张桂万乐呵呵讲起工程设计三易其稿的故事:第一稿,要将这栋楼改成欧式田园风格,但坡顶负荷重,窗户太小,居民不满意。第二稿优化了设计,居民又提出墙体承重等安全隐患。设计单位将办公会开到项目现场,经反复讨论,终于拿出各方满意的第三稿。
此后,宜昌城市整理形成一个惯例:凡设计环节需变动的,设计师必须到现场考察,征求居民意见。
民意怎么落实?市民监理、楼栋长各显神通
临街外立面整治美化了“面子”,宜昌还改造老式小区,美化“里子”。
走近西陵区绿箩路小区,门前古铜色仿古景观墙引人驻足。居民魏文斌说:“这里原是即将倒塌的土堡坎,每逢下雨,泥泞四溅,大家都要绕路走。”在小区改造中,区住建局邀请魏文斌等6位居民担任工程辅助监理,收集民意,提供建议。原来破损的路面都用彩砖重铺,杂乱的线缆被理顺,四溢的下水管道被开挖整治,还增加了停车位、路灯和娱乐健身器材。
沿江大道166号楼改造中,部分居民不配合。楼栋长、老党员董远陈首先给党员做工作:“我们不带头支持,政府工作还怎么搞?”3名党员对接30多户,将工作全部做通。施工时,还有居民给施工队端茶水。同时,董远陈也代表居民反映诉求,困扰20多年的化粪池终于得到清理。在宜昌,大多数楼栋都有像他这样热心肠的楼栋长。
伍家岗区杨岔路社区一居民楼破败不堪,但居民怕影响生活,改造意愿不强。社区书记王炜邀请40多个居民参观万达广场、江临天下等地,感受城市新貌。回去后,居民态度大变,入户签字率100%。
宜昌还投资1.2亿元,完成306处夜景灯光工程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国贸集团等业主自筹外立面整治资金8000多万元,60余家企业建景观式围墙超过2万米。(吴擒虎 龚艳菊 邓华丽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