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保江河安澜——2016抗洪救灾思辨录②
防汛,第一要义在“防”。
做好“防”字文章,关键在平时。要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平时预防、预警体系建设上;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城市地下管网、江河湖泊、水利工程的建设管护上;要持之以恒地加大投入,还欠账,补短板,强水利。
久久为功,方能保江河安澜!
管理洪水的底气哪来——
“1/10法则”的潜江注解
灾害经济学有个“1/10法则”:“灾前拿出一分资金投入用于防灾,可以获得十分乃至更多的经济效益。”
今夏,潜江用防汛实践对这个法则做了注解。
看雨情。平均降雨量505.1毫米,最高峰达到每小时77毫米,累积雨量最大的总口管理区达到640.1毫米,创潜江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
看险情。20多处小型涵闸和16处堤段出现险情,但潜江经受住了暴雨考验,“未溃一堤,未倒一坝,未损一闸”。
有什么经验?“功夫在戏外。5年治水、管水、护水,我们的抗灾能力已从10年一遇提高到了20年一遇。”潜江市防汛办主任简发义给出答案。
数据显示,近5年潜江用于水利建设的投入高达17亿元。
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潜江水利工程体系趋于完善。一度被忽略的中小河流得到了有效治理。
“5年时间,我们把境内的384条河渠统统‘洗’了一遍,容量、泄洪能力提高了近1倍。”仅田关河、城南河、新干渠等6条河道159.72公里河段,就上马水利工程446个。
让我们看看其中一条河流。
运粮河,全长11公里,流经潜江6个乡镇。2003年一场大雨,运粮河溃堤,两岸农田被淹。2012年,启动疏浚固堤工程,历时两年,前后投入500多万元。
“向下挖了2米,河底宽度由15米扩展到22米,河面扩展到50米,调蓄能力提高了一倍。”运粮河管理区书记龙君楚说。
今年7月6日,运粮河管理区10小时降雨220毫米,超历史极值。此时,水位距堤坝还有1米多。
“投入500多万元,保障了8万多亩良田安全,划算!”龙君楚说。
有多少水利欠账,就存在多少防汛隐患。只有持续加大投入,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尽快摘除病险水库“病帽”,健全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我们才有管理洪水的底气。
避灾关口如何前移——
“人水相生”的咸安样本
洪水袭来,不少农村房屋倒了。
数据显示,至7月底,我省因灾倒塌房屋近5万间。
问题凸显:农村住房建设如何科学避灾?灾后重建又该遵循什么原则?
让我们看看咸宁市咸安区的探索。
今年夏天,遭受六轮强降雨袭击的咸安,倒塌房屋157户330间。“与5年前相比,这一次洪灾强度更大,但损失下降了1/3。”咸安区民政局局长王小桥说。
2011年洪灾,咸安倒塌房屋226户446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批灾后重建房屋在今夏洪灾中无一受损。
大灾小损,王小桥认为得益于两个方面:其一,咸安持续5年的农村危房销号工程,提高了抗灾能力;其二,坚持避灾关口前移,灾后重建注重科学选址,逐步搬迁洪灾易发区居民,提高了避灾能力。
咸安河流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一直困扰着咸安。
高桥河,梁子湖支流,为咸安境内第二大水系。说起这条河,双溪桥镇杨堡村6组的万坤腾直摆头:“年年涝,年年淹。”
万坤腾的家距高桥河不到500米,房屋外墙上有3道水印,分别是1999年、2011年、2012年洪水留下的印记,最高的离地近两米。
“最吓人的是1999年那一次,水都快淹到二楼了。”这一年,6组下万垸49户房屋倒塌。
“年年救,年年灾”,灾后重建如何打破怪圈?咸安区选择给水让路,动员49户倒房户搬离原居住点,选址集中安置。
选点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避灾,远离水患;二是靠近原有生产资料,便于生产。
最终确定的安置点,距原址不到一里路。就这么一挪,下万垸人摆脱了数十年水患困扰。
人水博弈还将持续,我们需要学会与水共生共存。每一条河流,我们不仅要改造和利用,更要主动适应和保护。
“安全门”如何保安全——
应急谋远的荆门探索
水库,御洪的第一道防线;溢洪道,是水库的安全门。
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危及水库安全。资料显示,在我国241座大型水库的1000次事故中,因泄洪能力不足而漫坝失事的占42%。
今夏,我省1700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险情不断。“安全门”难言安全。
为何?业内人士直言:一是先天不足,设计建设没有达到标准;二是后期疏于管护,溢洪道内杂树杂草丛生,子埂、拦鱼格栅等泛滥。
让“安全门”保安全,荆门以零容忍的姿态,在入汛前紧急清除310座水库行洪障碍。
早在5月,荆门市防办就下发通知,要求对水库溢洪道违法设障全部清除。进入主汛期后,再发通知,要求抓紧扩挖新注册水库溢洪道,限期拆除违章建筑。
7月初,该市派出6个工作组,检查督导水库溢洪道清障工作。随后,市纪委牵头组成5个检查组,对水库清障除杂明察暗访,11个水库的负责人被问责。
入汛第六轮强降雨,荆门成为暴雨中心,12座小(2)型水库漫坝,最高漫坝达0.5米,但无一失事。省防办称:荆门创造了我省水库防汛工作的奇迹!
钟祥市洋梓镇花山水库,是一座小(1)型水库,行洪区内有1万多人,灌溉着1.5万亩农田。
回想7月1日那场暴雨,镇党委副书记童玉蓉心有余悸:“一天下了264毫米,水库水位猛涨,若不是提前将溢洪道内50厘米高的混凝土墙拆除,后果不堪设想。”
“溢洪道障碍有混凝土墙、土埂、围网,多是水产养殖户私自设立,以拦蓄提升水面。”钟祥市防办副主任黄永华说,“由于提早清除这些障碍,钟祥184座水库安然度汛。”
“用时重要,平时不要。”一句话道出了中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窘境。管护责任主体不明,长效管护机制缺乏,管护经费没有保障,让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长期“带病运行”。荆门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安全门”保安全,首先就得明确责任主体。
一体化防汛体系如何构建——
综合施治的荆州思考
总结今年防汛抗灾,荆州市水利局局长郝永耀用“三超”“三不”概况:“汛情超历史、调度超常规、指挥超强度;不倒一堤、不溃一口、不死一人。”
“三超”中最考验人的就是超常规调度,主要体现在四湖流域防汛中。四湖流域水系复杂,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泵站涵闸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不慎,就会殃及其余。
“无论防汛,还是平时治理,四湖流域都必须遵循综合施治的科学法则。”四湖工程管理局局长卢进步说。
今年长湖防汛超常规调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卢进步介绍,这次缓解长湖危急,就综合运用了平垸分洪、开闸泄洪、引江济汉撇洪等多种调度方式。
提升防洪能力,还需加强堤防建设。目前,长湖围堤防洪能力只有20年一遇,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100年一遇标准;洪湖围堤全长149公里,达标的只有17公里。
泵站涵闸外排能力也亟待提高。目前四湖流域还差600个流量的外排能力,专家们建议,在洪湖新堤排水闸附近新建300个流量的泵站,可基本解决长湖、洪湖两地外排压力。
流域的整体性,防汛的系统性,需要我们构建一体化防汛体系。只有这样,当洪水来临,我们才能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形成合力。 (春保 富春 序文 江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