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黄高铁力争年后通车 黄冈4县市即将跨入高铁时代
原标题:黄黄高铁力争年后通车 黄冈4县市即将跨入“高铁时代”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肖帆 马晓兰 吴凌忠
项目名片
黄黄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北起武冈城际黄冈东站,途经黄冈市区、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于黄梅东站接在建的安九高铁,预计年后通车。
黄黄高铁是黄冈大别山地区首条设计时速350千米的高铁,将填补浠水、蕲春、武穴、黄梅4县(市)不通高铁的历史空白。工程进展如何?老区人民翘首以待。
9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黄黄高铁施工现场,一探究竟。
正线收尾,站房冲刺年底完工
黄黄高铁在黄梅东站通过联络线接入。记者爬上路基看到,铁路轨道已经全部铺设完毕,旁边堆放着少量的小块隔音板,数十名工人正在给轨道两侧的光缆和电缆槽加装盖板。中铁十一局黄黄高铁项目部二分部总工程师王俊杰介绍,线路处于收尾阶段,盖板、隔音板等安装都将在近期完工。
“我们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7个连续梁的施工。”回想一路走过的施工经历,王俊杰感慨万千。中铁十一局负责黄梅、武穴31公里线路的建设,需跨越多个铁路、公路、河流,要建设17座主跨48米至136米不等的连续梁,工期按天倒推。但自去年以来,施工先后受到疫情、暴雨等影响,“如果无法按计划推进,会导致后面的架桥等计划无法顺利实施,一步慢,步步慢。”
一个大约3米长的节段,从绑扎钢筋、浇筑到混凝土凝固,按计划要11天。“只要不是下让人睁不开眼的大暴雨,工地都是24小时施工,经过精心组织,我们只用9天就完成一个节段,全部干完用了3个月。”王俊杰介绍,施工高峰时有约700人同时作业。
线路等站前施工正在收尾,但站后施工——火车站、站台及配套设施等,正干得热火朝天。
在武穴市花桥镇,武穴北站雏形已现,站房主体完工,被绿色防护网包裹。车站两侧的配电楼、信号楼等用白墙黄瓦装饰,呈徽式风格。进入车站大厅,工人们在空中焊接钢架网。站台上一片忙碌,地砖铺设已完成了三分之一。承建方中铁十一局建安公司项目部现场负责人徐元涛介绍,该站为三等火车站,拥有2个站台、4条铁路线,站房设计为“穴”字形。预计该站今年底可完工交付使用。
武九客专湖北公司黄黄高铁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线都处于收尾阶段,各站房进度理想,力争年底全部建好。
“最聪明”的轨枕产自蕲春
黄黄高铁施工中,亮点频出。
巴河特大桥连接黄州区和浠水县,现场只见3根90多米高的矮塔伫立水面,工人们正进行清扫等收尾工作。这是国内首次在时速350千米高铁无砟轨道桥梁中采用钢构-连续梁的矮塔斜拉桥。
为满足巴河三级航道通行和时速350千米的高铁通过,该桥采用主跨两孔200米矮塔斜拉桥设计。“大桥采用连续梁浇筑施工,由悬臂造桥机一节节浇筑而成,一个节段最大重量可达600吨重。”负责大桥施工的中铁十六局该项目负责人李志强说。
据介绍,该连续梁原计划由23个节段组成,施工时间约为230天。受疫情、汛期等影响,工期十分紧张,中铁十六局历时2个多月、投资数百万元,制造出大节段悬臂造桥机,从而在国内首次采用最长8米、最重600吨的大节段浇筑梁体,将节段减少为13个,节省工期4个月。
“施工过程中,我们对千斤顶位移、构件的应力和变形等施工环节,风速、温度、湿度等施工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及时调整。”李志强说。
黄黄高铁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高铁还用了“最聪明”的轨枕,全线40万根轨枕,全部出自信息化与自动化深度融合的中铁三局黄黄高铁蕲春轨枕厂,代表着国内乃至世界最先进的轨枕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聪明”在哪?“轨枕浇筑、保养、脱模等12项流程全部由机器代劳。”该轨枕厂负责人张飞虎介绍,轨枕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大大减少传统人工施工的误差,保证轨枕的质量。现场只要6个人就可完成传统方式40人的任务。此外,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也实现了自动化。激光扫描仪可扫描出轨枕重量、长度、宽度、高度等18项数据,以此判断轨枕的质量。每根轨枕的数据同步上传后台系统,有象征独特身份证明的编码,可实现信息的全程追溯。
据介绍,黄黄高铁通车后,黄冈到武汉仅需15分钟,将填补浠水、蕲春、武穴、黄梅四县(市)没有高铁的空白,对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促进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