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梨园里传唱团结进步歌
——宣恩县黄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纪实
在宣恩与恩施交界地的209国道线上,以盛产黄金梨的黄坪村远近闻名。
椒园镇黄坪村南距宣恩县城9公里,北距恩施州府36公里,209国道穿村而过。全村国土面积12.7平方公里,可用耕地2453亩,辖12个村民小组,555户,2099人,其中劳动力96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67%。2006年以来,黄坪村被纳入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电脑农业推广应用重点村,成为省、州、县民宗部门共同关注和重点建设村。
产业大调整,拉响建设的序曲
时间推至二十一世纪初,黄坪村由于山大石头多,缺水少土又无支柱产业,很贫困且还出名,宣恩一位退休老师对黄坪村当时的状况用诗句这样描述:“穷乡僻壤乱岩坷,土豆红苕包谷托;六月三秋愁少雨,十乡八里唱神歌。”
2004年,省农业厅对口帮扶黄坪村,派出工作队与州、县工作队长驻黄坪村,从而拉响了对黄坪村扶贫攻坚的序曲。通过深入农户宅院走访民意,踏堪地头调查村情,了解到黄坪村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结构极不合理,长年以种五谷杂粮为主,没有增产增收的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一直在千元上下浮动。问题找准后,于是上下联动,干群合力,形成共识,下大力气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市场看好的黄金梨,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和林下养鸡,引进二元杂交小猪发展培育养殖大户。
黄金梨也称“贵族水果”,品质好,卖价高,畅销欧盟市场,但其种植技术标准特别高,对土质、气候和环境也特别讲究,经考证,黄坪村的种植条件很符合黄金梨生长的标准要求,只是对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的人来讲,要种植全新技术要求的黄金梨,有很大难度和适应过程。求发展再难也要上,这是黄坪村人的口号。首先由村支委成员带头拿出好田好土种植黄金梨,又动员积极性高的农户率先种植,几年间,从最初300亩到500亩扩展到近2000亩;从不规范种植到标准化栽培管理;从防治病虫害不到位而至砍树到有机防治病虫害;从背着背蒌摘梨到严格采摘标准分级装箱,黄坪村发展黄金梨产业经历了艰辛和考验,如今黄金梨成为了该村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发展中,在省、州民宗委的大力支持下,县民宗局在该村建立黄金梨电脑农业示范基地,开发出黄金梨电脑农业专家软件,充分利用电脑农业技术信息与县农业技术部门联手,每年按生产环节组织黄金梨种植户开展技术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规范采摘等科技培训,严格黄金梨的标准化种植管理,成立了黄金梨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公司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合作社—市场—农户互惠互利的销售格局,村里还建起了两个收储上百吨水果的冷藏库,使黄金梨的产量产质得到保证,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2013年全村近2000亩黄金梨喜获丰收,实现销售收入600余万元,人均增收800元,产品远销欧盟市场。近几年,每当7——8月份黄金梨采摘期,在209国道线宣恩黄坪段公路两旁,销售刚成熟黄金梨的农户延绵几十里,成为诱人而可观的风景线。
为解决黄金梨发展初期的农民收益和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问题,在省农业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因势利导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梨和林下养鸡的高产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并对黄金梨种植、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示范户给予一定的物资或资金奖励,推动典型示范。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村共培植各类种养专业户从当初百余户到如今451户,其中,黄金梨专业种植户352户,蔬菜大户41户,养鸡大户30户,生猪养殖大户28户。
帮扶动真情,奏响感人的乐章
自2006年以来,县民宗局充分利用省、州、县、乡工作队驻村帮扶黄坪村的有利条件,全面协调各级部门关系,整合各方面力量,筹措多种项目资金,按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推进黄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双村建设。如:利用省农业厅在农业技术的优势,重点帮扶黄坪村生产发展;利用州直银行单位资金优势,重点倾斜基础设施投入;利用县委办公室综合协调优势,重点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工作;县民宗局则充分结合民族工作特点,侧重配合镇党委和村支委抓民族特色建设。
几年的建设,从省到乡各级领导、组织和干部用真情、动真格帮扶黄坪村,在农户、在田间、在地头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例和故事,奏响出动人的乐章。省农业厅对口帮扶黄坪村,前后共有200多批次,从厅长到处里干部600多人次深入该村调研支持示范建设;省民宗委从委领导到处室负责人不定期每年分批到黄坪村调研指导工作,多次组织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的专家到黄坪村,指导电脑农业黄金梨推广应用,深入种植大户手把手辅导电脑专家系统的操作;2008年4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专程到了黄坪村考察调研新农村建设和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并对该村发展黄金梨主导产业的做法和成效给予肯定,至今仍让黄坪村人激动而不能忘怀。
几年的帮扶,重点解决了黄坪村农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问题,使该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变。目前,全村19.2公里通组公路全部硬化,完成9400米连户路硬化,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协调筹集项目资金74万元,从5公里外的李家山水源,建起总容量为400立方的两口蓄水池,全村共建大小水池375口,总容量1.2万余方,铺设水管26000余米,使全村530户农户饮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占总户数95.5 %;县电力部门投入18万元整改了全村通电线路和变电设施,用电环境彻底改善,用电户达100%,通电话户90%以上,有固定电话298部,移动电话1000多部,网联宽带已幅盖50%村民小组;全村80%农户有摩托车,很多农户有了农用车、三轮货用摩托车、小轿车;村内条件好的农户开办了10余家特色农家乐,用村民的话讲:“我们村的变化靠党的民族政策好,干部们操心更不少”。
建设示范村,谱写进步的新歌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要做出精彩文章和亮点工作,首先是要树立典型,搞好示范。县民宗局按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八条标准,会同县、乡工作队,根据黄坪村实际情况,选定8组、11组为首批示范小区,7组、6组为第二批示范小区,重点开展道路硬化、房屋美化、家园净化、环境亮化等示范建设,对示范小区内121户农户及院落制定了“一户一策、一院一景、特色鲜明”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及建设标准。如:村组硬化公路,要能承重15吨以上载重车辆;人行劳作连户路,可以通行小型家用车辆到户;特色民居打造,因房而定必须突出以土家族建筑风格为主的地域建筑特色;生态家园建设,必须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栏(圈),有规范的排水沟、花台、栏杆、洗衣池台;环境亮化改造,必须有院落生活垃圾池、生产废品垃圾池、居户人家垃圾桶、连户路绿化带、路灯等等。
通过几年来共同努力,黄坪村的示范建设形成三大亮点:一是突出了特色民居的打造,形成了具有宣恩地域特色的示范新村。三年筹集各项资金投入196余万元实现全村268户房屋改造及美化,初步建成大坪等4个新村示范小区,打造国道边30余户“宣恩模式”特色民居。目前,在示范小区内,通畅洁净的柏油路,曲径通幽的水泥连户路,让农民享受到现代交通的便利;整洁干净的厨房、卫生间、浴室、厕所,与城里人生活媲美;修缮一新的特色民居、农家小院掩映在翠竹绿树花草中,提前体验到生态文明的快乐,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示范新村景象。二是以农民群众为主角,积极开展民族文体演赛活动。随着黄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规划的全面实施,县民宗局与椒园镇党委政府联合,指导村支委组建了村民间文艺队,带领村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到别的乡村参观学习,请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创作、排演节目,使该村农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从不了解到接受,从观望到参与。从2007年以来基本每年举办一至两次不同形式的民族文体活动,干部群众同台表演、同场竞技,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密切了干群关系,农民群众以运动员和演员的身份唱响了团结进步之歌。三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黄金梨及农家乐餐馆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和建设生态家园,黄坪村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总收入迅速壮大,2004年总收入387万元,2013年经济总收入达到600多万元;农民纯收入迅速提高,全村农民纯收入由2007年的2852元,增加到2013年的5460元;黄坪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村民的家园,变美了;村民的腰包,变鼓了;村民的生活,变富了。
示范新村的建设,不断有省、州、县各级各部门领导,外地人员到该村参观、走访、调研、学习,使村民们感到荣幸,也感到压力。异乡他客来多了,带来了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需求,对当地村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村民的言谈举止、文明行为、生活习惯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同时,在示范建设中,采取技术培训、电化教育、卫生健康讲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取得明显效果。如:村训技术员被外地聘请为黄金梨专职管理员;调整产业没有阻力也再不盲目;梨园管理按先进技术讲究科学标准;瓜果套种、林下养鸡、庭院建设讲求合理又突出特色;室内外干净卫生、语言文明平和、邻里团结和睦。
以产业为支撑,建特色民居房、创民族团结村、唱民族文化戏已是黄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最突出的特点、看点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