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存废根源不在“治堵”
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付勤
“十一在家,看各种高速堵车、各种景点宰客,上班后再看各种吐槽……”每个黄金周结束,网上吐槽和调侃的段子就层出不穷。黄金周存废再起争议,综合节后的一些舆论指向,似乎只有取消黄金周,才能根治景区和高速拥堵;似乎只有落实带薪休假,才能取代黄金周。
黄金周是否真的已成鸡肋,是否只能给大家“添堵”?当曾经成功推动取消五一黄金周的一位清华教授再次建议取消十一黄金周时,数万名网友在新闻评论中留言:“教授,下班后别走!”公众假期的存废,关乎最广泛的群众利益,首先必须最广泛地认真汲取民意,仅参考专家们的意见显然远远不够。“拍脑袋”政策所带来的民意反弹绝非孤例,公众假期的设置,同样应该为各阶层提供公共利益表达的制度性平台。
黄金周已存在了16年。16年来,国民的休闲休假需求不断增强,旅游消费大幅增长,到各处去多看看多走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内心深处的向往。黄金周的各种“堵”,其实也是我们的假期供应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比还存在严重不足的结果。近年来一提到黄金周,各大媒体和各方专家就会呼吁落实带薪休假,这里其实也存在一个误区:推动落实带薪休假,是为了将一部分被剥夺的正当权利还给广大劳动者,而不是为了治理黄金周之“堵”。对黄金周存在各种不满的人群,未必就没有享受到带薪休假,未必就不想要这个假期。他们最真实的期待,是提升公众假期的舒适度。
在此前提下,十一黄金周如果取消,非但不能对推动带薪休假带来积极作用,还与当前的真实民意与实际需求严重不符。在中国,家庭游是出游主要形式,而孩子是没有带薪休假的,广大家长要带孩子出游,只能选择寒暑假或黄金周。在一年一度的带薪休假之外,保留几个举国放假的公众假期,在目前仍然是众多国民的“刚需”。对部分劳动者而言,镜花水月的带薪休假,远不如大放7天的黄金周来得实在。即使哪里都堵得去不了,在家睡7天懒觉,啥也不做,也算是保障了休息的权利。
此外,黄金周出现的一些乱相,暴露出的不是我们该不该放假,而是我们在公众服务、基础设施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据统计,2014年,中国出入境旅游逆差将突破1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的同时,并未出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来中国旅游的情形。国内的知名景区也在降温,除了被人满为患的景区吓到,环境卫生、交通状况、餐饮服务、住宿条件、购物体验、游客文明,都会极大影响旅行感知和美誉度。拥堵、挨宰、涨价,这些让游客吐槽不已的关键词,并不是“黄金周”的原罪,而是基础建设和旅游市场仍不够健全的表现。
黄金周存废与否,涉及到的不仅是国民的休假权利有没有得到合理保障与分配,还关系到更深层次的社会治理与社会改革。与其空谈取消黄金周,不如积极行动,把我们现有的假期经营得更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