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不够用?落实带薪年假缓解"长假荒"
幸福的时光总是显得十分短暂,一转眼的工夫,“十一黄金周”便已宣告结束。人们不得不与愉快的假期挥手作别,走出休闲惬意的“温柔乡”,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然后默默等待下一个“黄金周”的到来。
此时此刻,觉得长假“不够用”,恐怕是大多数刚告别假期的上班族共有的心情。毕竟,对上班族而言,一年之中连续的假期实在难得,而生活之中需要假期处理的事情又太多,好不容易处理完了杂七杂八的事情,想趁着“黄金周”出游,又难免因为爆发式的假期旅游潮而挣扎于茫茫人海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拥有更多假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
正因如此,每年“十一黄金周”过后,舆论场上都会出现一波呼吁增加法定节假日、增设“黄金周”的声浪。这种舆论声浪主要由两股力量汇成,其一是广大劳动者的朴素愿望,其二则是各路专家的建言献策。
对许多上班族而言,现有的假期结构,难以充分满足其需求。人们之所以年复一年地提出“增设假期”,也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现实需求。在这个问题上,上班族们绝非对休假“贪得无厌”,许多专门研究休假问题的专家,对此都持认同态度。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刘思敏就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现行的休假结构不合理,可资探亲访友、出门旅游的长假过于稀缺。
然而,休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固然存在,“增设假期”却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国一年共有法定假日11天,已经居于国际平均水平之上,人们之所以总是感到“假荒”,其实并不是因为法定假日太少,而是法定节假日相对分散,带薪年假制度又一直难以全面落实所致。在一些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更加完善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可能还不到10天,但是,因为带薪年假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这些国家的劳动者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休假时间,因此不用担心全国统一的节假日造成的扎堆出游问题。
事实上,关于“增设黄金周”的讨论年复一年,几乎已经成了老生常谈,但是,这种观点却一直没有转化为对政策的推力。这说明至少在现阶段,政策制定者对这类方案并不看好。而政策制定者对这类方案并不看好的理由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增加假期,必然会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就算恢复了“五一黄金周”或是增加了其他“黄金周”,也无助于改善全国人民“扎堆出游”导致的“低质量假期”问题,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未必能有多少提高。
现有条件下,如何才能真正解决休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答案其实就在我们眼前——落实带薪年假。对于建立现代化、人性化的休假制度而言,带薪年假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议题。自从2007年12月,国务院通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来,带薪年假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了近11年,但是其落实情况却一直堪忧。从某种意义上说,带薪年假的执行困境,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写照。全面落实带薪年假制度,将有助于跳出“增减黄金周”的政策怪圈,让广大劳动者走出“假荒”的困境。
毫无疑问,要让带薪年假制度全面落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和简单地增设法定假日相比,落实带薪年假,必然要求有关部门投入更强的监管力量,并且制定全面的配套政策,以确保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的企事业单位,都能遵守国家关于带薪休假的相关章程。而且,在落实这项制度的过程之中,一部分企业的生产效率难免受到影响。但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加强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件事利在长远,国家应有为此付出成本,合理引导、帮助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