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港区法院为精准扶贫注入动能“活水”
昔日行路难,今朝走平川。近日,随着阳新县龙港镇阮家畈村7户贫困户的如期脱贫,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法院扶贫小组又踏上了前往新驻点梧塘村的程途。
自“精准扶贫”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始终从服务发展大局、践行司法为民、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出发,立足工作实际,综合施策、克难勉行、实功实做,这才结得令人欣慰的“幸福果”。
问情连心,铺石筑路打基础
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全院工作的重要位置贯彻落实,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人员分工及工作重点,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包保干部具体抓的工作局面。院党组书记、院长胡太禄同志多次到龙港镇参加调研会议、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察看村情民意、与基层干部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阮家畈村小微产业发展、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和农民增收等情况,指导结对帮扶项目实施。各包保干部每月上门走访贫困户,切实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逐户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好就医、就业增收、子女教育、危房改造等问题。2018年以来,该院共赴龙港镇开展帮扶工作150余人次,走访贫困户18户。
产业扶贫,激发活力引好路
农村地区面临资源少、人才少的困境,“血氧”不足常常影响市场反应。在龙港镇白岭村大棚种植扶贫项目中,为帮助种植户拓宽销售渠道、解决需求匮乏问题,黄石港区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发动全院干警,帮忙销售蔬菜近400斤,为该扶贫项目及时输送了产能,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种植业的激情和致富的信心。
但精准扶贫不仅要外部“输血”,更要内部“造血”。为完成贫困户肖某通过发展家庭养殖来增加家庭收入的心愿,扶贫小组三次为其送去共计40余只优质仔鸡,这是该院助力家庭小微产业,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实例。
给钱给物不如给一项好产业。秉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发展理念,黄石港区人民法院在详细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技能特长、家庭状况后,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以小微产业为重要途径,因人因户制定项目方案,并努力提供技术支持及指导,为贫困户养殖创收铺平道路。
因地制宜,文化先行塑品牌
文化在精准扶贫中起着核心催化的作用。在文化中寻找、培壮“精气神”,在贫困地区重构、培植精神内核,是精准扶贫由治标向治本的质变。
在推进帮扶过程中,黄石港区人民法院深入配合阮家畈村“孝文化”地域特色乡村旅游规划安排,积极参加“孝”文化主题活动,深入包保贫困户家中宣讲孝道精髓,为弘扬礼孝文化营造了浓厚的德孝氛围。认真领会孝道内涵,为阮家畈村“孝”文化宣传长廊建设出谋划策,帮助打造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型文化旅游地标。同时,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该村的文化旅游项目帮扶,以“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锻造新的生产力。此外,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将开展赡养法规宣传、违法案例解读、孝老敬老劝诫等系列活动作为下一步文化育民的重要措施,让法定之责深入人心,树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鲜明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和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为精准扶贫工作赋予丰富的精神内涵。
聚沙成塔,打造扶贫共同体
发动全院干警及其家属注册、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通过公益网络平台,推动构建社会力量、爱心人士扶贫济困的新载体,巩固完善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大格局。凝聚全院干警力量,聚焦脱贫攻坚,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上门走访慰问帮扶对象,积极参加村容村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等,增进与贫困群众的感情,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