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工匠”康超华:苦练钢轨打磨绝活护航铁路安全

25.01.2017  08:37

  新华社武汉1月24日电题 :“高铁工匠”康超华:苦练钢轨打磨绝活护航铁路安全

  新华社记者王贤

  凉风瑟瑟。这是春运里一个普通的深夜。鬓须发白、身材中等的康超华带着几个年轻人进入车站:他们要利用不到5小时的高铁运行“窗口期”作业。

  已近退休年龄的康超华是武汉高铁工务段驻马店西车间维修工区班长,凭借日复一日苦心钻研和反复操练,他成为少数几位全面熟练掌握高铁钢轨打磨技术的“大师级”工匠。

  “铁路像公路,经常被车碾压,造成钢轨不平,如果想要车跑得快,就必须先把路修好。”康超华说。

  高速列车运行要求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要实现这些技术标准,钢轨打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打磨不到位,不仅会加速钢轨劣化,使线路维修和动车组检修成本大幅增加,严重时还会影响高铁安全。

  凌晨1时25分,带着两台打磨机,康超华和4位青年同事抵达作业点:位于武汉火车站几百米外一处道岔附近,当天他们的任务是通过打磨使有一片鱼鳞伤的钢轨平顺如初。

  “把砂轮调到两度上,锁好;再看一下光带打上没有。”康超华说。

  “打上了。”身旁的同事回答。

  “好,加大一档。”用粉笔勾画出需要打磨的具体位置,康超华指挥年轻同事周璇调好打磨机。

  随后,康超华轮流带着几位年轻人操作机器、调角度,并不时用手探摸钢轨打磨后的情况,时不时向身旁年轻人叮嘱几句。

  伴着刺耳的机器轰鸣声和摩擦声,打磨机与钢轨间闪出一串串火花,发出寒夜里一道道暖人的亮光。

  康超华说:“钢轨打磨分寸的拿捏是最关键的,另外找病害也很关键,把角度调好、病害找准,保证每一刀正好打在病害上,每一处的误差不能超过0.2毫米。

  3时40分许,经过反复打磨,这处作业点基本打磨完毕,用专业机器一测,误差只有0.04毫米。康超华和几位年轻同事会心一笑后,进行扫尾工作。

  周璇对康超华的高超技艺相当佩服。他说,从打磨到迅速找到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又好又快又准又稳地探摸、打磨、修复各种高铁钢轨病害,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多操作多实践是最基本的,还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更要不怕吃苦、不断钻研、甘于寂寞。

  高铁道岔打磨技术要求高标准严,我国高铁开通之初,大型钢轨打磨作业通常会请德国技师团队。德国团队对这项技术严格封锁,不让中国人学。由于没有竞争对手,他们打磨一组道岔动辄上万元。

  康超华主动观摩德国技师打磨作业,德国团队干活时几班倒,他便一个人一整晚地盯着看。为此康超华几次被他们驱赶。

  越是封锁,康超华越钻研。已经50多岁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捧起了厚厚资料,不懂英文单词就翻字典,不会的公式就向技术人员请教……很快,他掌握了高铁钢轨的特性。

  在日复一日摸索和实践中,康超华写了20余本学习笔记,收录了近16项常用故障处理方法,总结了35条钢轨打磨技巧手法,形成了自己的道岔打磨技法。如今,依靠多年工作经验和刻苦学习,对一般的高铁钢轨病害,康超华一探便可判断问题所在并拿出修复方案。

  武汉高铁工务段有关负责人说,康超华现在是段里甚至武汉铁路局的“宝贝疙瘩”,由于他打磨出的钢轨廓形与德国人不相上下,段里再请那个德国技师团队参与打磨作业时,德国团队不得不大幅让价。

  春运大战正酣,万千家庭团圆。康超华带着团队,活跃在辖区近2000公里的线路上,在深夜和凌晨,护航高铁安全运行。(完)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