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办公地点设在高校 车间工人带大学生团队卖礼品

17.12.2014  13:02

  ▲ 武汉仙桥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文营 见习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熊琳晖))戴文营不是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却能代表当下大多数创业青年。既不是怀揣国家专利的技术牛人,也不是弃高薪下海的高学历海归,他原本是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车间工人,靠着两条腿一张嘴,将校园礼品生意做到了一年600万的营业额,成了武汉地区校园纪念品最大供应商之一。“创业嘛,会销售,比会什么高科技都重要。”昨日,这位特别的大学生创业先锋对记者说。他现在的身份是武汉仙桥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推销时被人用剪刀架脖子

  35岁的戴文营,创业已有7年,可他觉得自打读完书后,一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销售。

  2000年,中专毕业的他在南京一家制炒冰机的工厂实习。因为肯加班,3个月后的工资已经能拿到和60岁的车间主任一样多。他说,不想60岁了还像他那样,便辞了职。为了拿高薪,他应聘进了福建一家大型贸易公司南京分公司。面试做自我介绍时,他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可这一点不妨碍他梦想着像那些分公司经理一样,从零底薪的业务员干到月薪1万。

  他开始每天背着包扫街扫楼,向陌生人兜售各种不知名品牌的计算器、万年历和飞镖玩具,被学校保安赶,被部队纠察当间谍,还曾被一个体户老板用剪刀架着脖子喊“滚!

  尽管99%的人会拒绝他,但他还是一天至少会见200个人,工作12小时以上,临睡前坚持写工作日志。5个月后,他成了公司销售冠军,8个月后当上了高级组长。“是很辛苦,但当你想到会有丰厚的回报,就不觉得什么了。工作就是这样”。

  这时,分公司面临解散,经理带着他们出来单干。这是个“吉卜赛式”的5人销售团队,南京、合肥、苏州、青岛……4年跑了40多个城市,遍及小半个中国。每处都要至少呆上一个月,真正是四海为家。正是那几年,让戴文营学会了一个创业团队该如何组建和运营。

   武汉高校老师认识千余位

  “武汉是我一直很恐惧的城市,我们主要是去学校推销计算器这类小东西,但武汉这样的竞争对手就有7家。”他回忆,直到2005年年底,他们才下定决心挑战武汉。住火车站小旅馆,买来地图,划圈圈分学校。没想到,武汉的生意,并没想象的难。“大学老师其实很好打交道,以他们的素质,不会对你冷眼相待,加上几年积累的销售经验,语言交流和肢体都更自然,容易让人信任。

  学院书记、院长、办公室主任、处长,是他的主要客户。他坚持亲自上门,一次碰不到第二天再去,有时一个部门跑了五六趟。武汉的大学老师,现在他已经认识了1000多个,20多家高校的院系领导,近一半他都认识。

  “我没什么知识,就知道多跑,相信勤能补拙。”戴文营说,商机往往就是这样跑出来的。

   来汉不到一年买了两套房

  初到武汉时,大学正兴起多媒体教学,有老师建议他改卖激光教鞭。他听从了建议,大量进货销售,火爆一时。不到一年,在武汉就买了两套房。

  后来,不少校团委老师反映,给学生发的奖品、活动礼品不好买。2007年,他索性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专门对接校园礼品业务,如文化衫、杯子、书签、U盘等。他还从社会上招来学设计的人,根据学校需求设计定制活动礼品,如印有学校Logo或校园风光的笔筒、徽章等。由于武汉几乎没有像他这样专营校园文化纪念品的公司,一时做得风生水起。去年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学校总金额120万元的相关订单,他一家公司就拿了一半。

  然而,由于不懂管理,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亏了20多万,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招来的20多人几乎走光。他只好又自己出去跑销售,用了两年把亏的钱赚回后,再度招兵买马。可这次,他好不容易招来的高管才呆了几个月,就带着人马弃他而去。这次亏得他一点积蓄都没了。

  “我这才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上外面的培训班,买企业管理教案,什么马云的冯晓强的。又听了一个老师的建议,读了华中师范大学的自考本科。有了华中师范大学校友的身份,也更利于高校业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