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十二所高校校长畅谈国际纺织高等教育

06.11.2017  10:23
11月3-5日,由我校承办的2017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4日下午,我校主办的年会分会场-国际纺织高等教育论坛顺利举办,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国、肯尼亚、巴基斯坦、柬埔寨、印度等国7所高校和5所国内高校校长齐聚汤逊湖畔,聚焦“国际纺织高等教育”进行交流研讨。
 
国际纺织高等教育论坛会场
 

“国家千人计划”王训该教授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在我校“国家千人计划”王训该教授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构想,人才是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29%,在经济贸易、投资、教育合作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一带一路”倡议给纺织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黄运平提出,未来几年,学校将继续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以我校纺织、经济、管理学科为依托,以现代纺织学院为基础,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院校,共同组建“丝绸之路纺织高校联盟”,共同建设高层次的平台并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合作,逐步实现人员互访、科技合作、资源共享。 同续经纬丝路情,共起援疆新华章。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分享了该校在国家经济转型和“一带一路”经济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东华大学通过援建新疆大学,参与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最核心地带建设;与肯尼亚莫伊大学合作,共建全球唯一纺织特色的孔子学院;举办‘纺织’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一带一路’产能国际合作高级研修班等,推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纺织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 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表示,浙江理工大学依托浙江省纺织产业区域经济优势,基于该校120年纺织学科专业建设积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浙江省大力发展“八大万亿产业”和做精做强“丝绸”历史经典产业的规划,满足纺织新经济结构调整需要,适应纺织新经济、新业态变化特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传统纺织类学科专业进行改造升级。 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黄新波认为要提升高校教育能力和水平,为国家经济转型和“一带一路”经济共同体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演讲嘉宾(从左至右):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黄运平、孟加拉国服装与技术大学副校长Ayub Nabi Khan、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     演讲嘉宾(从左至右):肯尼亚龙戈大学校长Samuel Gudu、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纺织与轻工业学院校长助理Kasimov Otabek     大力培养国际化纺织人才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还是“一带一路”先行先试的产业。因此,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与留学生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黄运平谈到:“武汉纺织大学作为一所以纺织服装相关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将借助2017年国际纺织高等教育论坛,依托现有的国际化教育平台、项目和成果,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名额,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留学生最为关注的特色学科、精品课程、奖学金项目、生活和学习条件,同时充分利用中欧国际培训中心,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外资企业高管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与服务,大力发展纺织领域国际教育合作,深入推进人文与教育交流,着力培养一批纺织领域高端人才,以及知华、亲华、友华力量。” “柬埔寨需要更多精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年轻人,以推进我们的人力资源、经济乃至国家的发展。2014年,有5名来自柴桢大学的学生来到武汉纺织大学继续纺织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柬埔寨柴桢大学人文、艺术和外语学院院长Pen Dina说:“我们认为这几个学生未来会成为我们在纺织行业这个新项目上的重要的人才储备。” 肯尼亚朗格大学校长Samuel Gudu也表示,在武汉纺织大学和米戈里县政府签订了备忘录后,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弥补其设备和培训方面的不足,同时相关课程负责人员也能够共同制定课程大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的需求。 孟加拉国纺织大学是该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纺织工程的公立大学。校长Ahmed Mashud表示,该校将在教师交流、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与武汉纺织大学进一步洽谈合作。
   
  演讲嘉宾(从左至右):巴基斯坦伊科拉大学Muhammad Islam、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贾荣林、柬埔寨柴桢大学人文艺术和外语学院院长Pen Dina

     
演讲嘉宾(从左至右):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黄新波、印度纺织工程学院校长P. V. Kadole、孟加拉国纺织大学校长Ahmed Mashud   共绘国际纺织教育新蓝图 纺织行业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议对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纺织产业提出新的要求,纺织高等教育面临新的课题,教育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 那么,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剑指何方? 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提出了“纺织产业=传统产业≠夕阳产业”的产业定位。同时,他还提出了“新四化”改革思路,即“学科与专业一体化”“人才与产业同步化”“知识与能力多元化”和“质量与声誉国际化”,来解决纺织类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与产业脱节等问题。通过纺织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来践行纺织类人才培养侧供给改革,为行业特色地方高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的改造升级提供示范。 “由纺织大国向强国的转变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培养高层次复合人才。”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表示,东华大学以行业对人才和关键、共性技术的解决需求为切入点,提出并实践“三全程”培养模式:行业专家全程参与工程硕士教育的改革设计,企业项目全程融入工程硕士知识体系的建构,校内外导师全程参与工程硕士培养。 “人才培养是一所大学的根本与核心。”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黄新波提出“基于‘5+x‘产学研平台双创教育机制探索”。 面向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该校以“5+x”平台为核心,打造“一强化三层次五融合”创新创业育人新模式。他表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现实需求。 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贾荣林对此表示认同,他说:“近年来,北京服装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改革方针,以北服中关村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建设为平台,着力打造学研一体化的全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新机制运行五年带动了我校时尚设计教育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培育了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众多教学、研究成果,为服务北京经济文化发展和首都功能定位做出了贡献。” 在孟加拉国,纺织与服装工业规模巨大且日趋扩张,从而使得具有技术与管理背景的高科技人才需求不断上升。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孟加拉国服装与技术大学副校长Ayub Nabi Khan和大家分享了该校在纺织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转变——设置本科学士与硕士学位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技能和技能应用,以及必须的技术能力。 巴基斯坦伊科拉大学校长Muhammad Islam提出了“环保”的理念,他表示,当今国际市场对纺织产业的潜在环境危害愈加担忧,因此当务之急是促使巴基斯坦的教育教学系统和纺织产业紧跟最新的绿色环保技术发展和最佳的国际惯例做法,大力提倡环保,为进一步提高巴基斯坦在全球纺织市场的占有率做出贡献。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纺织与轻工业学院校长Yunusov Salokhiddin和印度纺织工程学院校长P.V.Kadole均提到了建立教育和研究机构培育人才的重要性。   论坛上,各校校长详细的讲解、丰富的实际例证,引发与会人员的共鸣与思考。本次论坛,12所国内外高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洽谈,我校校长彭育园在年会上倡导成立“国际纺织高等教育联盟”,也得到了与会校长和嘉宾的一致赞同,此举为国内外高校和专家学者们搭建了更加宽广、更为深入的合作平台,对于推动国际纺织高等教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会见7所国外大学校长

     
校长彭育园与国外大学校长合影
  在论坛前,校长彭育园分别会见了7所国外高校校长,双方在教师学生互访、相关专业科研合作和留学生招生与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纺织与轻工业学院和巴基斯坦伊科拉大学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推进我校国际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