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省市普通高校学费上调 部分省份涨幅达50%

07.08.2014  12:54

  近日,据新华社报道,多个省市陆续发布普通高校学费上调信息,部分省份平均涨幅高达50%。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高校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一边“乱花钱”一边“喊缺钱”的现象值得警惕。

  涨学费须公开大学财务账单

  确定大学学费标准,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其二,受教育者分摊多少比例。

  从目前各地上调学费的具体操作看,都组织了听证会,但是,听证会给人的感觉是走过场,该怎么涨还是怎么涨,为此,有必要给学费定价设定基本的标准。向大学生收取学费,理论基础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理论,确定大学学费标准,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其二,受教育者分摊多少比例。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曾提出要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但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本究竟是多少,并不清晰。一些地方在举行听证会时,也出具了近年来的办学成本,并将其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计算出生均成本。但这一办学成本,是对所有办学成本的核算,而不是对用到人才培养上的成本的核算,由此算出来的生均成本显然过高。本来,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还有一个重要意图,是检查高校究竟把钱用到何处,并由此促进高校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体系,推进校内管理改革,把经费用到办学的刀刃上。如果高校一边大手大脚花钱,一边喊缺钱,并以缺钱为名涨学费,这很难让公众相信收来的学费,用到了人才培养中。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公开清单,进一步要求高校要公开财务信息。为此,教育部完全可以要求每所提出涨学费申请的高校,晒出学校的所有财务账单,具体到细目的开支,以此核算出生均成本,作为确定学费标准的基础。如果高校不愿意公开财务账单,那么,教育部门、财务部门不能批准学校的涨学费决定,学生有权拒绝接受。

  对于学生分摊成本的比例,国外通常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不高于生均成本的20%,二是不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两者取最少值。尤其是后者,确定这一比例,是为了防止过高的学费,挤占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开支,加重家庭的教育负担。在这两个20%的约束之下,大学努力拓宽办学经费渠道,在政府拨款之外,注重社会募捐,在开源的同时节流,杜绝铺张浪费。

  大学向学生收学费是最便捷的增长收入的方式,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对受教育者负责的大学,应当把所有办学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跑冒滴漏。即便在办学成本增加的压力之下,不得不上调学费,也必须考虑这对学生带来的经济压力,并完善对贫困学生的帮困体系。

  □熊丙奇(教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