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或成第四主粮 马铃薯做的馒头面条你会吃吗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曹磊 乐毅 实习生彭婷 通讯员张劲
1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称,我国将逐步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之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之后又一主粮。这意味着,今后人们的餐桌上,可能出现土豆加工成的馒头、面条等。
我省马铃薯(土豆)种植面积目前已达近400万亩,高山地区马铃薯品质上乘,有着巨大的产业和消费潜力。省农业厅称,马铃薯主粮化升级后,不仅有利于我省马铃薯的精深加工转型,也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但最终发展如何,须待市场检验。
八成受访市民爱吃土豆
“我平时蛮喜欢吃炒土豆丝,做成馍馍应该也蛮好吃吧!”面对记者的“土豆成主粮”问题,市民徐小姐就如此回答。
昨日,记者分别在武昌徐东、汉口循礼门随机采访了45位市民。其中35位称,经常吃土豆做的菜,未来也会尝试吃土豆馒头、土豆面条等。“土豆炒着吃、烧着吃味道都不错,做成主食肯定也不差。”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华同学说。
据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郭子平介绍,我国的土豆主粮化战略已酝酿多年,它能丰富和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比如土豆粉丝,现在的不少年轻人很喜欢吃,他们应该也能接受土豆做主粮吧。”
主粮战略推动精深加工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广利用冬闲田、滩涂地扩大种植马铃薯,年种植面积接近400万亩。2014年,全省人均土豆占有量为39.7公斤,接近40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
“不过,目前我省土豆加工较为粗放,商品率较低。”郭子平告诉记者,全省共有30多家土豆加工企业,产品以淀粉、粉丝等为主,而且,加工量只占总产量的5%—8%。“实施主粮化后,将带动土豆精深加工,提高商品率,既能推动产业发展,也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吃的土豆主食。”
省农业厅介绍,按照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5年内土豆种植面积力争达到600万亩,最终达到1000万亩;同时提升种植技术和管理效率,提高质量和产量。
市场表现决定发展趋势
土豆将成为第四主粮的消息,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记者所在的一个微信群里,已有各方人士吆喝着种土豆了。
“土豆主粮化”真会让土豆产业发展一帆风顺吗?记者联系宜昌一家土豆加工企业,其负责人称,将土豆加工成主粮的生产成本、市场定位、消费者接受度等仍属未知,一切要待产品出现后,经过市场检验才能确定。
企业的谨慎不无道理。郭子平透露,中国农科院研制的土豆馒头、土豆面条等,将率先出现在北京市场。湖北的土豆加工企业如何购买设备和专利、核算成本、确定价位等,都会影响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以土豆为主食的大众消费习惯尚未形成。”郭子平说,“加工的拉动作用,最终取决于市场的接受程度。”
传统主粮地位无法撼动
虽然未来市场还不明晰,但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谢从华,对土豆在我省的推广和发展颇具信心:“下一代湖北伢,很可能吃着土豆长大。”
谢从华介绍,土豆脂肪含量几乎为零,有利于人们控制体重以及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把土豆当饭吃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他预计,未来20年内,土豆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占到50%,“到那时,老百姓的年均土豆食用量将翻番。”
不过,谢从华也认为,土豆主粮化无法撼动传统主粮地位,“小麦、水稻等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淀粉,而土豆中淀粉含量低得多,因此,土豆地位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取代传统主食。”
链接
马铃薯通称土豆,别名洋芋、山药蛋等,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食用。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高山区,人工栽培历史可追溯至1万年前左右的秘鲁南部地区。它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中国是全球马铃薯产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产量1/4,其他主要生产国有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