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将成为第四主粮 未来恩施有望建成中国“薯都”

21.01.2015  20:41

  “马尔科”是土豆(马铃薯)的一个品种,许多人对其记忆犹新。如今,新品种“鄂薯10号”被称为“新马尔科”。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专家田恒林说,“一样的口感,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产量。
  
  土豆和恩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多年来,恩施人都有极重的土豆情结,煮饭有土豆,做菜有土豆,芡粉是“土豆粉”……有人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一辈子都在吃土豆。
  
  今年1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称,我国将逐步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之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之后的又一主粮。这意味着,今后恩施人的餐桌上,可能出现土豆加工成的馒头、面条等。
  
  我州高山地区马铃薯品质上乘,有着巨大的产业和消费潜力。恩施州农业科学院院长、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主任李卫东称,马铃薯主粮化升级后,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
  
  他说,我州马铃薯在西南山区有优势,有基础,有地位,有前景。州委州政府把马铃薯产业当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未来五年内,我州将突出“恩施富硒土豆”特色,进一步加粗延长产业链条,力争朝着“中国薯都”的目标迈进。
  
  
  
  图为州城某超市销售的马铃薯。
  
  
  恩施人爱吃马铃薯成习惯
  
  “马铃薯将成为第四主粮”的消息近日在州城传播甚广,但市民却并未感到有多惊奇。对于恩施人来说,食用马铃薯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专家田恒林说,多年来,恩施山区将马铃薯种植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主要办法,“洋芋半年粮”的说法。根据《恩施地方志》记载,1 822年,恩施就种植有马铃薯。在历史上,恩施的夏粮就是以马铃薯为主,不少地方还流传着“洋芋坨、包谷坨,两坨多了不挨饿”的说法。
  
  从1970年以后,我州马铃薯专家刘介民等人选育的“米拉”(俗称马尔科)品种开始大面积推广,马铃薯单产稳步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当时农民的温饱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许多40岁以上的人对“马尔科”都有极为深刻的记忆,日常生活中,他们做饭做菜都有它,甚至还有孩子将它烤来吃。
  
  据了解,恩施的“马尔科”和一个江西人有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江西人?他在恩施做了什么?
  
  
  刘介民和他的“马尔科
  
  如今,84岁的刘介民精神矍铄,说话抑扬顿挫。
  
  1955年,从江西农学院毕业的刘介民来到恩施,在天池山农科所(州农科院前身)上班。当他背着行李来到海拔1200多米的天池山时,当地还是一片野兽出没的荒山,刘介民就这样在偏僻荒凉的大山中开启了他的马铃薯事业。
  
  刘介民通过从国内外引进400多个品种,再经过上百次选育的马铃薯品种“米拉”,深受当地农民欢迎。刘介民说,“马尔科”高抗晚疫病,产量高,经过试验,当时亩平单产比其他品种增产50%以上。该品种马铃薯淀粉含量高,食味好。1962年开始推广,1971年恩施基本普及。据介绍,“米拉”也被云、贵、川、湘等地大量引进推广,也是全国至今推广面积最大的马铃薯品种。
  
  州农科院院长李卫东说,天池山农科所是确定“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落户恩施的源头,刘介民是确定这一地位的领头人。
  
  为了研究马铃薯新品种,刘介民跑遍恩施的山寨,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在实验点上,“马尔科”亩产达到了4000公斤,这不仅是在国内,就是在全世界也属于领先水平。
  
  1978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天池山农科所被授予“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集体”。刘介民主持起草了国家标准《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主持全国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成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在外国专家眼里,刘介民就是中国的“马铃薯博士”。
  
  天池山农科所和刘介民的努力,对确定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的地位起到了一言九鼎的作用。
  
  
  恩施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上世纪80年代,恩施被国家农业部选定为“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成为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2005年,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恩施分中心落户州农科院。
  
  李卫东说,恩施州是中国西南山区最佳的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恩施发展马铃薯有3大优势,即不可复制的地理优势,天然的硒资源优势,和国内领先的科研团队和科技水平。
  
  刘介民说,经过60年的艰苦努力,科技攻关,恩施马铃薯产业在品种繁育、科技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马铃薯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加工业。目前,我州马铃薯产业主要受加工滞后、品种单一、脱毒种薯推广面小、专业化种植水平低、晚疫病控制不力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马铃薯产业链条尚不完善。
  
  李卫东介绍,未来五年内,我州将突出“恩施硒土豆”特色,进一步加粗延长产业链条,力争朝着“中国薯都”的目标迈进。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让全州马铃薯单产达到1500公斤,马铃薯商品转化率和加工率达到30%以上,农民增收30亿元以上。围绕“恩施富硒土豆”,使恩施成为马铃薯种薯之都,商品薯之都,硒马铃薯功能食品供应之都。虽然未来的马铃薯市场还不明晰,但李卫东对马铃薯在我省的推广和发展颇具信心:“下一代恩施伢,很可能就是吃着以土豆(马铃薯)做主食的食物长大的。
  
  据他介绍,马铃薯脂肪含量几乎为零,有利于人们控制体重以及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把土豆(马铃薯)当饭吃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他预计,未来20年内,马铃薯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占到50%,“到那时,老百姓的年均土豆(马铃薯)食用量将翻番。
  
  
  【相关链接】
  
  马铃薯及其优势
  
  马铃薯通称土豆,别名洋芋、山药蛋等,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食用。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高山区,人工栽培历史可追溯至1万年前左右的秘鲁南部地区。它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中国是全球马铃薯产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其他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
  
  马铃薯有三大优势:一是饱腹感。食用马铃薯后饱腹感强,十分耐饿;二是营养价值高。马铃薯蛋白质含量高,且拥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马铃薯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的,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三是耐储存。马铃薯比小麦、玉米、水稻更耐贮存,马铃薯全粉可以贮存15至20年不变质。
  
  
  马铃薯如何主粮化?
  
  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马铃薯列为四大主粮之一,在种植面积、科研投入上给予了主粮地位保证。马铃薯在全球有1000多个品种。在西方发达国家,马铃薯全粉加工为饼干、面包,工业上可做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石油、化工、医疗等行业。
  
  我国将如何让马铃薯主粮化?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将把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饮食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使其作为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主粮化遵循什么原则?在推进原则上,要做到“一不三坚持”。“一不”就是不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抢水争地。“三坚持”就是坚持主食化与综合利用相兼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