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马来西亚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先机

18.01.2017  20:02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周欣嫒)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国家,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合作喜报频传。为更好挖掘中马之间的合作契机、探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中国海外交流协会17日通过视频召集北京与吉隆坡各领域专家,为马来西亚企业家抢占“一带一路”建设先机“开良方”。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连续8年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2016年11月,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仅2016年1至9月,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即达621亿美元,全年有望达900亿美元。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指出,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提出了许多重大改革措施,不仅为中国企业,也为准备来华的外资企业提供了巨大空间。如:自贸区扩展到天津、福建和广州,五年内20多个城市开展了服务贸易试点、跨境电商试点、服务外包试点……

  “中国的发展思路,会体现在国家、省、市和县这四个层次的五年规划中”,王海峰说,“宏观上要感受中国的发展脉搏,细节上要关注各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出台的新政,真正了解中国市场,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兼马来西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庄国土认为,若想在群雄之中脱颖而出,马来西亚企业须明确自己的独特优势。

  以旅游业为例,庄国土指出,马来西亚目前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并不尽如人意——2015年,“新马泰”三国之中,新加坡共吸引中国游客230万人次,中国游客消费逾20亿美元;马来西亚比新加坡面积大好几倍,却只吸引了140-150万人次,消费约10亿美元;泰国更为可观,吸引人次达800-900万,消费一百多亿美元。

  庄国土表示,一方面,马来西亚具有多元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华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医疗条件可与发达国家比肩,所需花费却只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无论是“寻根旅游”还是“医疗旅游”,马来西亚都具有特色和优势。

  清华大学教授、对外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表示,马来西亚的许多项目、产品虽好,却没能形成过硬的品牌效应。比如,其特色农产品直接入驻中国反响一般,转口其他国家包装后重新进入,就能在中国拥有很大市场。

  “中国有一系列博览、交流会,是外资企业在华打响知名度的好机会”,何茂春建议,“马来西亚要建立成系统、有规模的宣传途径,就要抓好几个重点平台,初期先求响,后期再求全。

  另外,何茂春还建议,两国教育领域应联办机构、学院,由此长期培养中马之间的人才和互信,“待他们学成,自然会成为两国交流有力的天然促进者,无论经济,亦或文化”。(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