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上下坡易造成错觉 马房山隧道栏杆1月被撞4次
昨日,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小陈微博爆料称,武昌马房山隧道往街道口方向入口处,一个月内,他目睹4次机动车事故。“这么高的事故频率,原因何在?”
长江日报记者从交管部门获悉,上述路段平均每天至少发生一起追尾事故。交管部门解释,该路段连续上下坡容易造成司机速度错觉,加之隧道入口处加装拉杆分道,不熟悉路况的司机时常紧急变道,极易引发事故。
同一位置一个月内4起事故
“同一个地方,这个月之内,我都亲眼见过4次事故了。”昨日,网友“暖杯子”的微博引发关注。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与博主小陈取得联系。小陈说,自己是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研二的学生,所住宿舍紧邻马房山隧道往街道口方向入口处,从宿舍窗口望下去,隧道口交通状况一览无余。
“第一次事故发生在‘十一’长假期间。”小陈说,当天凌晨1时20分许,宿舍窗外“砰”的一声巨响将他们惊醒。在窗口发现一辆小轿车四脚朝天躺在隧道入口处,10余米交通护栏被撞飞。司机一度被困在小轿车内,所幸在热心市民帮助下爬了出来,并无大碍。
过了不到一周,同一个地点,他再次目睹一起事故:凌晨2时30分许,一辆120救护车将隧道入口处的栏杆撞得扭曲变形,扬长而去。令小陈意外的是,第三次事故接踵而至,“大概这个月20日前后,一天晚上11时,一辆小轿车撞上了路中央的护栏”。
前日22时20分许,同样“剧本”在同一个地点第四次上演。小陈提供的图片显示,一辆小轿车将10余米护栏撞歪,停在隧道入口处。
匆忙变道撞栏杆
“好在4次事故中,都没有人员伤亡。”昨日,小陈将这一见闻发至微博,忍不住质疑:“这么高的事故频率,原因何在?”
为一探究竟,昨日14时许,长江日报记者赶到马房山隧道往街道口方向入口处实地探访。
记者看到,距离该入口约1.5公里外是二环线高架的下桥段,此时,大量车辆从二环线下桥,路面3股车道稍显滞留。在马房山隧道入口处,交管部门摆放了交通护栏,将3股道隔开。交通警示牌显示,左边两股道通往二环线方向,右边一股道通往武珞路、街道口方向。护栏一直延伸至二环线与武珞路交会口。
不少车辆似乎对这一护栏毫无防备,行至距护栏不足10米处,才匆忙点亮转向灯变道。好在车流速度较慢,栏杆前有交警疏导,记者蹲守半小时,并未发生擦碰追尾事故。
记者注意到,从二环线高架下桥处至隧道口,沿途2处人行天桥,均在醒目位置悬挂了“往街道口方向请走右边车道”提示字样。
“车多,车速提不起来,反倒不容易出事。”附近经营副食店的王先生说,往街道口方向的隧道口,的确事故多发,“有些司机路况不熟,车速一快,紧急变道就容易撞上栏杆”。
每天至少1起事故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洪山区交通大队。
据悉,马房山隧道往街道口方向的出口路段,是二环线上追尾事故的高发路段,平均每天发生至少1起事故。洪山区交通大队二中队副队长付敬忠介绍,这一路段路况相对特殊。马房山隧道连接二环线,通行的车辆大部分是从二环线高架下来,经过一段500米左右的直行路段后进入隧道,又是一个下行路段,而直行车辆上坡出隧道后,直接上高架又是一个上坡。
他解释,通行这样一个多起伏连接的路段,驾驶员从一个高速通道下来后,需要减速慢行,经过下坡、下坡、上坡、上坡的过程。有的驾驶员对车行速度的变化容易产生错觉,误判安全车距,与前车发生追尾。
此外,交管部门为了缓解街道口的拥堵,将直行前往珞狮北路的车流与在街道口左转、右转的车流分开,从进入马房山地下通道起,就设置了护栏,单设了一股右转车道,而直行车辆只能直接上二环线高架。尽管沿途设置了不少交通指示牌,仍有不少直行或转弯车辆走错车道,出地下通道后突然变道,导致后面的车辆发生追尾事故。
隧道光线不充足也是该路段容易发生追尾事故的原因。付敬忠说,特别是阴雨天气和早晚高峰期间,由于这段地下通道并不长,过往司机很少会开车灯照明,视线不佳诱发交通事故。
交管部门将加强安全警示
据介绍,马房山隧道的南向北出口属于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好在车道少,变道不容易,超车导致的事故较少。绝大多数事故是追尾,或是因避让变道车辆导致自己撞向隔离护栏和花坛,涉及车损,而不涉及伤人。
付敬忠表示,该路段事故多发情况已经引起交管部门重视,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警示,同时,洪山大队在通道两头都派了巡逻民警,定时巡查,及时指挥车辆正常通行。
交管部门提醒过往司机,经过该路段要匀速行驶,不要在通过拥堵路段道路相对通畅后猛踩油门突然加速,此处事故有相当一部分是突然加速间发生的。此外,通行马房山隧道时,遇到天气不好或视线不佳的路段,最好打开车灯,避免不必要的擦碰。
责编: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