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河的变迁
马家河的变迁
黄发晖
7月底的一天,到十堰市调研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在茅箭区,横穿东城开发区的马家河让人眼前一亮:“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使地域文化与自然风景完美融合;“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治理目标体现的淋漓尽致。驻足细看,又发现设计者匠心独具,“一脉、三区、六景”回味无限,不由的让人一探究竟。
一组照片还原马家河的过去
虽然是第二次到茅箭区,却是第一次到马家河。马家河治理后的秀美风光令人震撼,而马家河的过去我却一无所知。热情的茅箭区水利局局长梅海军向我提供了几张马家河治理前的照片,让我对马家河的过去有所了解。
马家河是汉江上游丹江口库区的二级支流,全长40公里,流经房县和茅箭区,通过泗河流入丹江口水库。泗河、马家河水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一江清水送北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马家河的治理迫在眉睫。
马家河也是一条有名的污水沟。“过去,这一片的河道几乎就是周边厂区和居民的垃圾场,后来虽然平整了部分垃圾场,但河道内仍然垃圾堆积、又黑又臭。”在马家河旁生活了40多年的马家河村支部书记李启龙说。
2012年,马家河治理项目列入了国家中小河流治理2013年至2015年投资计划。与此同时,十堰市政府启动了水质不达标河道的治理,马家河也列入其中。两大项目捆绑,拉开了马家河治理的序幕。
一纸方案展示马家河的未来
马家河分段治理,其中茅箭区东部城区河段治理长度为5.52公里,主要解决河道自身存在的淤塞、岸坡冲刷和不稳定等问题,河道治理投资2900多万元。
驻足马家河东部城区段的滨河公园中心广场,梅海军环顾滨河公园,带着几分骄傲和激动,向我们介绍起马家河的治理方案来。
滨河公园是马家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部分,整个设计方案以水为媒,结合河道狭长的特征,在解决河道自身问题的同时,将岸坡、平台等陆地规划为“一脉、三区、六景”。“一脉”是贯穿南北的游览步道,将1277公里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缩小1000倍复制在马家河滨河公园里。1277米长的步道串联起象征丹江口大坝、中原大地、燕赵之地、首都北京的景观节点,从而将马家河示范段治理背景与南水北调实际工程背景相融合;由“水之源”“水之韵”“水之情”组成的“三区”,与“南水之源”“林下休闲”“中心广场”“台地景观”“饮水思源”“润泽北国”组成的“六景”融合。
顺着梅海军手指的方向,位于公园南端“水之源”区域的一座造型类似丹江口大坝的景点跃然眼前,场地两侧利用地形高低形成的挡墙作为“源头”主题浮雕墙,这就是“南水之源”景区的所在,是滨河公园的起点,同时也暗喻南水北调的源头;紧挨“南水之源”景区的就是位于桥头的“林下休闲”景区,针对人流量相对较大的特点,将林下空间打造成市民健身活动场所,寓意“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与水源区南水北调的奉献精神相契合;而总面积26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正对着东城开发区政府,也是滨河公园的主广场,位于“水之韵”区域,象征广袤的中原、燕赵之地,同时广场汇聚人流的特征与水的“包容万象”之韵相呼应;“饮水思源”位于“水之情”区域,也是微缩版“南水北调”线路的目的地首都北京,景区设计了一座水井,寓意“饮水思源”,井水考虑涌动活水效果,设计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意;位于“水之情”区域末端“润泽北国”景区,设计为一个植被繁茂、鸟语花香的植物园,寓意来自水源区的水终将润泽京津冀,给北方人民带来甘甜而美好的生活。
一体建设凝聚治水合力
作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马家河东部城区河段治理工程总投资只有不足3000万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把5.52公里河道打造成安全的工程、合格的水源、优美的景观?茅箭区政府从“联”字入手,凝聚起治水新合力。
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周庆荣任指挥长的综合协调指挥部,联合区水利局、住建局、环保局、南水北调办公室及东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治理,整合环境保护、城区景观整治等资金5500万元,使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
协调指挥部还成立了综合协调、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和河道生态修复、河岸景观建设和污水管网建设、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等4个工作专班,按照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要求,分别开展河道整治、污染源控制、污水管网铺设、周边环境整治和拆迁,整体推进综合治理工程。
马家河东部城区河段治理工程分两段施工,2013年3月率先开工的示范段长3.68公里。梅海军扳着指头给我算了一笔账:示范段在河道治理上,清理河道污泥垃圾35万立方米,将主河道宽度由原来的20至25米拓宽到30至35米,新建主槽两侧亲水平台6000多米、挡土墙2000多米,新建液压升降坝2座、景观拦河低堰3座。在周边环境整治上,对已有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电缆线路统一规划,该迁的迁,该拆的拆,新铺设污水管网8000多米,整治排污口70个,将侵占河道的老企业、菜市场、临时房屋共5万平方米拆除后,变身为5万多平方米的绿化景观。
谈到河道的生态环境,梅海军更是如数家珍:马旺垭左岸高边坡挡墙,采用多种的生态护岸措施,右岸采取草网模式,凸显绿色;陈家岗左岸,在满足行洪基础上,对原有院墙涂刷后种植爬山虎等植物,建设生态文化墙;亲水平台下部采用混凝土防冲刷,面上使用天然石材,便于生物生长,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河道宽窄结合,深水浅水交集,创造适宜河道内 水生物 生存的 生态环境 。
在示范工程的引领下,不仅马家河剩余的1.84公里河道也如期完成治理任务,而且成功“复制”到泗河、茅塔河、百二河等中小河流治理中,在十堰市精心打造出一个个“亲水型、生态型、环保型、景观型”水利工程。
2014年12月29日,在茅箭区政府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区长周庆荣将马家河治理工程誉为“城市建设新景观、生态建设新名片”。
一河碧水带来无限生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3个月后的2015年3月24日,马家河畔迎来了一位珍贵的客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径直走到河边,用矿泉水瓶打上一瓶水仔细观察,对水质的明显改善表示赞许,认为湖北省及十堰市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下了真工夫,见到了好效果,保证了一江清水送北京。
一河碧水在惠及北京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民生。
入夜,马家河畔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中心广场上一支百来人的广场舞队伍正跳得欢快。
“我种下一颗种子,
终于长出了果实
……
春天又来到了 花开满山坡,
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如同这首《小苹果》歌词写的那样,有播种就有收获。
治水使这个山城更加水秀山青,治水更加坚定了茅箭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