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香港路站工地突发涌水 建设大道“断交”7小时

06.09.2014  12:04

昨天上午,建设大道高雄路口封闭。记者杨涛 摄  

昨天上午10点,建设大道高雄路口地铁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抢修。记者杨涛 摄

(武汉晚报)(记者梁爽)昨天凌晨,地铁香港路站在建工地基坑发生涌水险情。在堵水抢险过程中,由于基坑内场地狭窄,施工车辆作业必须占用外围车道,导致建设大道香港路至高雄路实行了近7个小时的交通管制。到昨天下午1点40分,工地涌水得到有效控制,现场交通恢复正常。

抢修工作致交通管制

事发汉口建设大道香港路站在建地铁工地。昨天上午,记者赶到现场时,建设大道香港路至高雄路段已经被封闭,并设置了“工地抢修,禁止通行”的标识。

在封闭路段两段均有交警和施工方工作人员值守,并指挥过往车辆分别从惠济路和香江路绕行。封闭路段上停着一台工程车辆,将来往车道完全占据。

记者在附近的高楼上俯视工地后发现,工地下方目测有10多米深,底部还留着积水,并放置着用于堵塞透水的沙袋等物。有不少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正在作业。施工区域内并无明显垮塌和塌陷情况。

附近的居民称,工地内出现透水是在昨天凌晨2点钟左右,当时抢修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因为直到早上,抢修工作依然没有完成,交警7点钟左右便在此实施了交通管制。

由于当时正值早高峰时段,包括公交车在内的大量车辆都只能绕行,封闭路段两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情况。特别是台北路往高雄路一段,车辆排起了长龙,鸣笛声不绝于耳。

受交通管制的影响,包括597、208等在内的多路公交车只得临时改线。一名武汉市房地局的工作人员抱怨称,自己早上乘坐的719公交车只能绕行到香港路和长江日报路的路口处下车,他几乎多走了一站路,上班差点迟到。

到下午1点40分,施工方在现场处置完毕。施工车辆撤离现场后,该路段行车随即恢复了正常。

施工方:不影响周边建筑

昨天下午1点,记者在香港路站看到,基坑底部涌水险情已被控制住,位于车站基坑西端北侧地连墙根部的涌水点,已覆盖上厚厚的混凝土,工人们正在组织收尾工作。

香港路站的开挖深度最深达31米,是全市目前开挖最深的车站之一。施工方遇到的是汉口地区最复杂的土质层,基坑开挖过程中,从上到下分别遇到杂填土、淤泥质粘土、粉细砂、细砂和中砂等5个土层,被形象地称为“五花肉”土层。在这样复杂的土层开挖,因不同土层的软硬度差别大,施工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开挖前须对基坑进行支撑加固,开挖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和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

香港路站项目部介绍,昨天凌晨0点30分左右,在距离车站西端头50米处,地下施工土方开挖快见底时,靠近北侧的地下连续墙附近突发涌水。

事发后,现场施工方高度重视,立即向武汉地铁集团上报相关情况,并从3号线、6号线附近各标段紧急调集、增派工人到场参与堵水抢险。现场抢险一边用砂袋和混凝土对出水口进行封堵,一边用抽水泵对基坑的地下水进行连续抽排。

武汉地铁集团介绍,香港路站西端北侧地连墙离地面约23米处发生涌水(带沙)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投入抢险,并协调交管部门对现场实行了交通管制,全面加强地面监测,采取了施工反压堵漏措施。

到昨天上午11点左右,涌水得到有效控制。因险情处置及时,车站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撑结构稳固,周边道路和建筑物均未受到影响。

专家: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复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水资源及水文地质系教授唐仲华告诉记者,武汉市紧靠长江,湖泊众多,加上最近降雨,更造成地下水位的抬升,地下工程施工时需要特别考虑。

除了地下水位较高外,汉口地区的土层普遍以粘土类和细砂类为主,土质总体较为松散,渗水性较好,在地下挖掘作业时容易发生地下水渗出的情况。

唐教授同时表示,虽然客观上地质情况比较复杂,但并不是阻碍地下工程施工的决定因素。施工方只要做好前期规划和论证工作,并在施工中注意结构支撑和防渗漏措施,便可保证地下工程施工稳定。

记者杨京 谭德磊

突发事件来袭

交通信息应急还需提速

“堵得动都动不了!”因为还按照往常线路走,昨天上午市民黄女士足足迟到了1个小时。昨天凌晨2点,香港路地铁站建设大道高雄路至香港路段施工围挡内发生涌水,不少市民都不知道临时管制,大量车辆依然朝建设大道涌来。

“交通信息没有应急机制吗?为什么只能到了现场才知道堵车?”昨天,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吐槽,希望交通预警更加实时便民。

狂堵1个多小时才“杀出重围”

黄女士告诉记者,她早上7点15分从金银潭地铁站开车出发,15分钟左右就到了中一路。考虑到走武汉大道建设大道匝道下来容易堵车,她特意选择竹叶山、江大路绕道建设大道,结果受建设大道的拥堵影响,江大路上的车流几乎一动不动,滞留了40多分钟才上建设大道。

黄女士在惠济二路附近接人后,在小区门口被车流堵得无法出门,10分钟后才挤了出来。此时,已经接近8点半了,出门后又堵了20多分钟,黄女士才从拥堵的区域内“杀出重围”。

江岸大队交警介绍,建设大道澳门路至香港路路段本就禁止社会车辆通行,渗水发生后,原本能通行的公交车、出租车也不能走了。由于害怕发生危险,行人和电动车也无法通行,交警和协警只能在路口一个个将车辆、行人劝离。

“武汉江岸交警”曲高和寡

昨天清晨,最早在微博上发布拥堵信息的是“武汉江岸交警”。7点42分,“武汉江岸交警”发布微博 :“建设大道高雄路现在发生渍水,引起车辆通行不畅,请大家注意行车安全。”随后一直到下午13时45分,“武汉江岸交警”连发了5条微博,通报绕行方案、警力布置、恢复通行等信息。

然而,“武汉江岸交警”曲高和寡,在被转发了几十次后,“平安武汉”、“武汉交警”等粉丝数更高的相关微博并没有联动转发。

直到10点41分,“武汉市政府应急办”才发布了一条微博: “建设大道从香港路到高雄路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 “武汉发布”则悄无声息。

网友“小羊嚒嚒90”表示,政府新媒体应有信息联动机制,如遇到突发事件,众多官方微博一同转发,受众面会更广,可以让更多的市民提前知晓路况信息。

道路电子显示屏可提前播报

网友“仙涛涛”则认为:“其实市民驾车到达涌水路段之前,管理部门还可以打‘时间差’,在之前的道路上提前预警。”“仙涛涛”说,他上午从武昌方向过来,经过二桥、解放大道等路段,有不少电子显示屏,如果交管部门能将实时的交通信息在这上面传播出去,效果也会很好。

在实时预警方面,交通广播无疑效果最为明显,从早高峰开始,广播上就在循环播报拥堵路段,其中着重提醒了建设大道一段,给不少驾驶员提供了参考。

还有网友认为,在经过拥堵路段时,大家都可以看到现场的交警数量增加了几倍,忙着疏导交通,但其实也可以信息互通,跨区提前分流,如建设大道堵得厉害的话,在青年路高架处就有交警提前对进入建设大道的车辆进行分流,这样也会避免大家一窝蜂挤到拥堵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