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扶贫的乐与愁:穷人数近年最低 特定群体难脱贫  

13.10.2015  12:36

   ●穷人总数近年最低 ●特定群体难脱泥淖

   香港扶贫的“美丽与哀愁

  美丽富饶的东方之珠也有那么多穷人,也需要“扶贫”?答案是,没错。据香港媒体报道,特区政府10月10日举行一年一度的扶贫高峰会并公布《2014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2014年的“贫穷线”门槛随收入改善而上升,香港贫穷人口从2013年的97万降至去年的96万,贫穷率由14.5%降至14.3%,都是过去6年有记录以来的低位。

   扶贫成绩不乏亮点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出席高峰会致辞时表示,香港的贫穷问题存在已久,过去3年特区政府将扶贫列为施政重点之一并推出系列措施,工作初见成效。

  香港《文汇报》细数说,重大扶贫举措包括重设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扶贫委员会,以及破天荒制定首条官方贫穷线,落实惠及40多万长者的“长者生活津贴”,向关爱基金注资150亿元(港币,下同)等。

  梁振英说,退休保障将是扶贫委员会明年的重点工作,特区政府也已经预留500亿元未雨绸缪。打破隔代贫穷,促进基层年轻人向上流动,也是重大的社会议题。香港社会有责任、也有能力为青年人,尤其是弱势的青年人提供更好支援。

   长者贫穷不容忽视

  虽然香港贫困人口创6年来新低,一些社会团体对此并不满意。除了无法享用香港福利保障的新移民外,老龄化程度加深也是贫困痼疾挥之不去的客观原因。不少媒体更担忧,老者贫穷问题将影响香港社会发展与稳定。

  根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的调查,香港满65岁的老年人贫穷情况在各年龄群中最为严重,每3位老人便有1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次贫困人口虽然略降,但贫穷长者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9000人。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解释称,贫穷线不计算资产,长者大多没收入,容易成为贫穷人士。由于退休保障不足,基层长者要靠积蓄来应付生活开支,往往捉襟见肘。就算是中产家庭,部分长者还要拿出一大笔钱来协助子女应付置业首期,积蓄大受蚕食。随着人口老化,贫穷长者的问题恐怕越来越严重。

   脱贫需要“系统工程

  然而,在一个全球屈指可数的富裕地区,近1/7的人口身陷贫困,并不仅仅是福利制度和老龄化可以解释的。“在职贫穷”近年开始在香港成为流行的词汇。如今香港近400万工作人口中,约1/3是学历中三(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下的低学历人士。根据社联的统计,目前“在职贫穷”总人口仍超过46万。

  香港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但并未真正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香港多年来倾斜发展金融、地产,产业结构的单一让多数人都从事低附加值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得不到积累。他们不但无法向上流动,反而随着年龄增加和体力衰减,加速向下流动。

  说到底,香港社会浮躁不安固然有政治因素,而贫富悬殊也是主要原因。“在职贫穷”及长者贫穷等深层次矛盾不解决,势必成为社会的定时炸弹。利用丰厚的税收大面积“撒钱”,向各种福利机构注资,是任何政府都懂得操作的扶贫“止痛针”。然而,如何逐渐改变旧模式,重新分配社会资源,重新培育一个更加平衡和多样化的产业生态,才是香港政府和社会不应逃避的、最宏大而艰巨的“扶贫工程”。(王大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