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馄饨、萝卜——冬至节气必吃3大美食
都说冬天要进补,于是,很多人一入冬就开始忙着服补品、喝药酒。其实,按照中医的理论,入冬即补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反倒是到了冬至再补,才能有最佳效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按我国农历推算,自冬至起即进入三九寒天。此时是一年中人体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因而中医理论素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当节气运行到这一天,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其滋补功效。
冬至进补最主要的是“给身体加油”,是趁严冬时节,服用具有温补作用的药,以弥补其他节气因气温不合适而不能服用补药的遗憾。但是,进补是针对虚症而言,如果你没有虚症,就不需要进补。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 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年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冬至吃什么好
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这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
宜于冬季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一般说来,温补宜用热性食物,用于气虚;滋补宜用寒性食物,用于血虚;无气虚血虚则宜用平性食物,是谓平补。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