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4头江豚今日出嫁 饿着肚子赴监利繁育(图)
从荆州石首天鹅洲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监利何王庙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看似一次几十公里的江豚搬家之旅,在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眼中,却是一次开先河的“江豚联姻”。今天上午,“2015年冬季长江江豚迁地释放仪式”将在荆州举行,本报记者提前探秘,来自石首天鹅洲4头子代江豚,将作为保护区成立25年来首批外迁其它保护区的成员。
离家前吃“摇晕的小鱼”
昨日下午,记者在石首天鹅洲保护区看到,通过筛选的两公两母共4头江豚已经在箱准备就绪。下午5点,保护区饲养员丁泽良扛起一箱鱼料走到网箱旁,他把鲜活的小鱼拿在手里,先摇摆几下,然后才丢给江豚。
面对记者诧异的目光,丁泽良笑着介绍,因为这4头即将搬新家的江豚,是从长江故道野生环境中捕获上岸的,经过体检暂养在网箱里,起初不适应,不吃人工投放的鱼料,让饲养员忧心不已,才想出了这招。
石首天鹅洲保护区主任张振华告诉记者,脱离河道的江豚,起初根本不吃死掉的小鱼,对投放的小鱼饲料视而不见,而释放活着的小鱼时,在狭小的网箱里江豚自己活动不便,小鱼又很容易溜掉,无奈之下饲养员们就把鲜活的小鱼捏一下头或摇晕,再放进水里,这时迟钝的小鱼就能容易被江豚吃掉了。
江豚一路饿肚子赴“婆家”
今日上午10点,4头江豚将搬家到何王庙保护区,不过根据计划它们今天要饿着肚子开始旅程。王丁研究员笑着介绍,饿着肚子上路并非只是担心江豚晕车,而是考虑到旅途中水箱的水较少,江豚的吃喝拉撒会影响水质,以及腹中太饱在车上磕磕碰碰不够安全。
记者昨晚在石首天鹅洲保护区看到,何王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已经提前开着车辆抵达“迎亲”,在车厢里,准备了4个水箱分别对应4个江豚,每个水箱用不锈钢制成,外延有海绵减震的设计,根据计划从石首天鹅洲长江里取水,在水箱里刚好漫过江豚身体的边沿,确保江豚头顶呼吸口畅通,运送时间有一个多小时,押运人员还会在车厢里用水瓢为江豚浇水保湿。
外迁“联姻”壮大种群
记者了解到,1990年中科院专家参与从长江捕获部分江豚,投放在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最初仅有5头江豚,截至上周最新普查发现,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数量已到60头,离天鹅洲保护区80头的容纳量越来越接近。与此相反,何王庙江豚保护区江豚种群十分单一。通过部分子代江豚的外迁,能减轻石首天鹅洲保护区的环境压力,同时加快何王庙保护区江豚种群的繁育。
据了解,江豚属哺乳动物,孕期达11个月,两年才能有一次生育,一次一胎。王丁研究员介绍,经过体检筛选,此次向监利何王庙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输入4头江豚,体质较好,即将成年,是典型的“少男少女”,与何王庙现有的种群融合后,最快明年可能有新生江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