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问题何妨多做点排雷工作

13.07.2015  12:17

  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联合发布了通告,回应了近期所谓“僵尸肉”报道。通告称,自今年海关总署开展打击冷冻肉品走私专项行动以来,已打掉多个走私团伙,在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而此前相关报道中提到“冷冻几十年的战备肉”在通告中没有提及。

  “僵尸肉”的报道正引起争议,讨论很热烈。我们现在先撇开报道手法不论,从食品监督的专业角度看,其实,怎么解释“僵尸肉”可能牵涉的一些食品问题,怎么描述一些未知市场、流通领域的现状,现在是人们最关心的。冷冻肉、战备肉在国内和国际有怎样的流通体系,有没有、有怎样的标准去把关,以及走私肉是些什么来源并流向了哪里,这些疑问需要专业部门去调查,并予以澄清。

  “僵尸肉”的新闻真实性留给媒体去研究,食品安全问题不必停留在“僵尸肉”的辨析上。由此牵扯的一些食品问题,拎出来以后,其实是一次新发现。食药监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展开联合调查,首先是消除人们心头的恐慌。至少,未知领域一旦引起了关注,势必要做一番“去陌生化”的工作。海外供应链、战备体系、冷冻肉流转究竟是什么情况,很多人根本不清楚,日常生活完全没打过交道,听说这里头原来也有文章,难免和最初报道的记者一样,会产生好奇,甚至引起恐慌的心理。

  毕竟是口腹之物,人们对未知因素总会紧张起来,调查、解释清楚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负面情绪自然消除。不管怎样,“僵尸肉”将人们的担忧引向全然未知的领域,这里有日常经验没有太多接触的东西,确实也需要多多了解。社会认知、社会防范,有时就是一个“猜想与反驳”的过程。有时候,媒体将公众视角引入未知领域,专业力量、政府机构证明与作答,从而扩大了公众认知图景,方便日常经验可以做出更好的判断,让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能力加强。看生产日期、看添加构成、看转基因标注等等,这些消费行为都是训练出来的,没有人天生就会。

  “僵尸肉”的说法带有文学修辞性,由此引发的问题则首先要祛魅。无论是“走私肉”还是“战备储存肉”,对媒体来说属于新领域、专业领域,公众自然更不了解,多点警觉也无妨。此次通告,已经解答了如何打击“走私肉”的疑问,冷冻肉的来源、去向也一并做了梳理和排查,可以看做一次知识普及。对于政府公信塑造而言,这也是一次主动宣示的机会,表达打击非法市场信心、决心需要更多提前展示的机会。

  食品行业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还有很多时候,问题其实就只能展现冰山一角,排雷的工作只能交给专业力量和政府机构,这需要它们有及时反应能力。诚如此次三部委的通告所言:“媒体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力量,监管部门支持媒体监督。”权威部门的监督和调查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还是要继续强调严把市场关,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源头管控,真正堵住问题食品的各种流通渠道。(蒋哲)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