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推动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发展
长江网12月2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肖娟 康鹏 王兴华)武汉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武汉主中心作用,强化空港、水港、陆港的集聚辐射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对接,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拓展“飞地经济”合作,探索实行区域股份合作制,推动武汉产业链、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城市延伸。
东湖高新区:
放大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
就在半个月前,黄冈市前来武汉东湖高新区,就合作共建产业园进行拜访。据悉,武汉与黄冈计划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打造全省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
事实上,近年来,东湖高新区一直不断加强与鄂州、黄石、黄冈、咸宁联动发展,科技创新的溢出、辐射效应日益凸显。
随着光谷中心逐步东进,光谷东在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聚集之下,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扩张和发展,也带动了地处光谷东片区的鄂州葛店一路高歌猛进。如今,葛店已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发展成为一片与光谷创新创业连接最近的热土。
去年12月,东湖高新集团旗下园区东湖高新智慧城、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成功获批鄂州市孵化器专项资金,同时,东湖高新集团联合鄂州市政府,在梧桐湖新区打造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与东湖高新智慧城,致力于打造产城一体、交融并进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满足企业成长全周期需求。
而东湖高新区与黄石的合作早在5年前就已启动。双方选址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中国光谷黄石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电子、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
以光谷生物城为“火车头”,更已催生湖北省“1+8”生物产业版图,形成多点支撑新格局。如今,荆楚大地上,宜昌、荆门、十堰、天门、黄石、仙桃、黄冈、咸宁等8个区域性生物产业园相继破茧而出。全省“1+8”生物产业联盟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了技术、服务、人才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省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据介绍,各地纷纷派员前往光谷生物城挂职学习,并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如荆门瞄准生物制造和生物农药,十堰依靠武当山脉优势发展中药材等,都取得了较好效益。
武汉开发区:
用国家级开发区标准建设“飞地”
洪湖新滩,惠恒实业车间里机器轰鸣,重达1200吨的巨大冲压机把钢板加工成汽车车身大梁、发动机构造件等。这家企业为东本、神龙、通用等汽车企业配套,在武汉开发区创业10年后,又落子新滩。新滩工厂投产仅3年时间,每个月可以涂装80万个零件,冲压、焊接200万个,年产值已经过亿元,并能方便快捷地将产品送至武汉的整车厂。
新滩就是武汉开发区的一块“飞地”。
武汉开发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开发区共有三块“飞地”,分别位于洪湖新滩和汉阳区,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直接投资接近200亿元。目前,三块“飞地”已贡献产值800亿元。
据介绍,新滩“飞地”是按照武汉标准和理念进行建设的。园区最宽的道路达到双向六车道,旁边还有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达到武汉开发区的标准,甚至园区内使用的电话区号都是027。
经过4年多的建设,如今,新滩工业园一期1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包括四纵两横的道路、自来水厂、变电站等,共投资12亿元。工业园已有23家企业已经投产,去年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已产生税收6000万元,今年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按照国务院最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后允许调区、扩区,整合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建立飞地园区,对收储的低效用地,相应提供规划调整、简化审批等便利,促进发展。武汉开发区已率先积累飞地合作区经验。据悉,下一步,该区还要进一步扩大共建区,并探索新的模式和机制,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空间。
临空港经开区:
六大交通项目先行带动汉孝共建
一座全新的府河大桥——S108武汉段府河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这座将于2019年建成的大桥,直通孝感,连接汉孝高速,将成为沟通两地的重要通道。
而打通孝感与武汉的快速通道——童家湖大桥的施工已接近尾声,年底就将与孝汉大道武汉段同步通车。通车后,从孝感市区到天河机场仅需15分钟,孝感与武汉的联系无疑将越来越紧密。
对接合作,交通先行。为更好地加强两地沟通,六大交通项目正在规划当中。其中,硚孝高速公路将直接连通两地,新沟二线船闸工程将进一步提高货运量。未来,临空港将有公交线与汉川市直接相接,一个连通两地的立体交通路网正在规划建设当中。
事实上,临空港自古就与武汉北大门处的孝感地域相接,同属古云梦泽。随着武汉大都市区同城化、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汉孝大临空、湖北自贸区、汉孝一体化等战略深入实施,汉孝已成为一个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记者了解到,汉孝已达成深度合作共识,具体合作事项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多领域。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3月,武汉市临空港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就与湖北锦龙物流园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孝感传化公路港为入驻企业提供仓储、办公、生活配套等设施,给予一定时间租金减免;双方对于物流产业项目实行一体化招商,资源信息共享,相互支持。
如今,不少临空港的物流企业已经西迁孝感。未来,按照“园区共建、收益共享”的原则,临空港经开区将与孝感进一步深化合作,利用临空港在通用航空、电信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先天优势,合作共建汉孝一体化产业园,共同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先进制造走廊、商贸物流走廊、临空经济走廊。
专家点评>>>
“飞地经济”让生产
要素在区域间流动
“‘飞地经济’的发展,是合作双方的内在需求驱动的,可以让生产要素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之间流动,更好地进行配置。”24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他表示,对开发区、高新区等先发展的产业聚集区域而言,产业导入更加容易,资金实力也更强,而土地、空间的制约,以及产业链的延伸,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瓶颈。对于后发展的共建区域而言,尽管渴望发展,但缺乏发展基础,资金实力也更弱。
“互补发展是双方共同的愿望,达成合作后,后发地区可以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引入先进地区的产业资源,以及更先进的管理经验、体制机制,享受发展红利,而先进地区产业转型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张建华表示。
对全省而言,“飞地经济”会对经济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优化发展格局。“‘飞地经济’形成了一种跨地区发展的新模式,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避免一城独大,让武汉带动‘1+8’城市圈一起发展,实现同城化”。
据悉,有不少“飞地”在合作开发过程中,采用的是股份制方式。双方合资成立股份公司,对共建区域进行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但过程中常常出现利益分配等问题,影响共建的可持续性。
张建华建议,区域合作共建要找到合适的模式和路径,让双方实现互惠互利,才具有可持续性。“在合作过程中,双方要有较强的法治观念,要实现产权的规范化,项目要用现代企业制度去运作”。
身边人说>>>
武汉航达科技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万月娥:
汉孝一体化发展能充分发挥武汉与孝感两地的优势。相比武汉,孝感土地价格较低,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制造业的企业而言,在武汉设立研发和销售窗口、孝感建设工厂,能使“飞地经济”模式的优势会更为明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面临全球性、全国性竞争的航天航空产业而言,“飞地经济”模式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定位与发展,认真分析并进行合理的业务分解与布局。
惠恒实业总经理徐浩涛:
我们公司在武汉开发区创业10年,厂房只有40亩,早已经满了,新厂区选址找了好几个地方,最终落户在新滩。现在新滩工厂的面积达108亩,是武汉厂区的2倍多,发展空间充足。这里离武汉并不远,可以很快地把产品送到整车厂。新滩工厂投产仅3年时间,每个月可以涂装80万个零件,冲压、焊接200万个,年产值已经过亿元。
临空港经开区交通局张扬:
S108武汉段府河大桥建成后,将缓解东西湖区现有对外通道交通压力的同时,可以有效连接东西湖、黄陂及孝感地区的公路、航空、水运等,形成快速、高效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有效促进区域快速公路辐射影响力的发挥,便捷沿线产业聚集区和生活区出行。加强武汉城市圈城市以及湖北省内外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汉孝双方将切实抓住两地总规同步修改的重大机遇期,采取一月一会商的形式加强工作对接,力争通过规划引领,将汉孝一体化发展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