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郝菁 通讯员罗明 杨敬慈 罗志华)“手术后一醒来,感觉清醒多了,又能清楚说话了。”1月14日,患有颈动脉严重狭窄的邓阿姨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成功手术,医生将邓阿姨的颈动脉切开后,为其清除了血管内的“垃圾”,而这块“垃圾”让邓阿姨之前好像痴呆了一样,差点中风。 据了解,56岁的邓阿姨家住汉口,近来总是犯瞌睡,时常感觉脑顶心疼,走路好像总往左边歪,老想睡觉不说,左半边身体也常感觉没劲。此外,邓阿姨每天呵欠连天,分分钟就打一个。1月14号时,在家看电视时,她老伴刘大叔正在吃瓜子,问她要不要吃,喊了好几声都无人应声,走到沙发边这才发现邓阿姨好似痴呆了一样,冲她喊话也没反应。刘大叔不禁有些着急,半小时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痴呆了。他想要抱起坐在沙发上的邓阿姨,结果使了好大力气,邓阿姨却像定在了沙发里一样,正欲打120时邓阿姨又回过神来了,就是说话不清楚。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检查后发现,邓阿姨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左侧已60%狭窄,而右侧则有90%狭窄,且右边颈总动脉已细如0.5mm笔芯。随后,邓阿姨转入神经外科。神经外科主任段发亮仔细查看分析邓阿姨的病情后,预测邓阿姨将来患有中风的可能性较大,综合考虑其年龄、自身身体条件及狭窄位置等条件,给她做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手术时,段发亮小心地 “割开”邓阿姨右颈,几名助手轻轻牵开颈部的肌肉和筋膜,颈动脉便一搏一搏地暴露出来。医生一手持刀一手持镊,在细长的血管上划出一道整齐的切口,随后,他开始细致的剥去血管内壁上的“垃圾”,这个过程极为关键,因为这一层被称为“血管内膜粥样斑块”的垃圾与血管的内膜粘连紧密,且厚薄不均,剥离的不好会影响手术的效果,而耗时太久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危险。段发亮将血管自切口处整个翻转开来,在放大镜下仔细地辨认斑块与正常血管壁的间隙,迅速将“血管锈”与血管内壁分离,像脱手套一般,将邓阿姨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垃圾”完整剥脱下来。 仅仅用了一个小时,邓阿姨的右颈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便已被段发亮完全取出。术后,刘大叔看着这根中空树根似的“假血管”,无不感慨医学之发达,竟能将血管“垃圾”整体去除。正是这些“血管垃圾”导致邓阿姨血流过慢过少,血供严重不足,才会出现左半边身体常感觉没劲,走路歪向左边。而更是由于其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才使得脑部供血循环严重缺失,造成短暂性“痴呆”。她血管内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的堵塞,造成了她心里清清楚楚,却说话含混不清的病况。 段发亮介绍,颈总动脉是人体内的较粗血管,一般正常内径为5-10mm。可随着年龄的增高,血管就像铁水管一样,用久了,总会长点“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正是这些“锈”长年累月的沉积,最终致使血管慢慢变狭窄。相关资料显示,50岁以上人群,大约70%在体检中都有可能查到血管斑块,而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约有一半的人存在颈动脉狭窄。而人体大脑是一个特殊的需氧器官,对氧气需求量非常大,当发生颈动脉狭窄时,脑供血即会受到影响,若是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发生斑块脱落也可引起脑卒中。 段发亮提醒,颈动脉狭窄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狭窄患者80%没有明显症状,但可能会突然出现头晕目眩、一过性眼前发黑、肢体麻木无力、记忆力明显下降、言语不清等不适症状,甚至会短暂性“痴呆”,且常于24小时内恢复。这些表现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落,导致颅内小动脉栓塞所造成的,是重要的“预警”信号。若继续发生较大斑块脱落,造成相对粗大的颅内动脉栓塞,则可致急性脑梗塞,引起永久性的偏瘫、偏身感觉、偏盲及语言功能的障碍等。 同时,通常熟知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因素。此外,吸烟、肥胖、高龄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同样会导致颈动脉狭窄。所以,及时抓住颈动脉狭窄的蛛丝马迹,早期预防,及时剥脱“除锈”治疗,是将脑卒中危险消灭在萌芽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