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预算草案展现怎样的惠民初衷?

15.03.2017  16:31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排支出计划和安排工作计划,总是分不开的一体两面。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代表全国人民审议、讨论新一年的预算草案是重要的议程之一。

  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同时也说要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这紧日子该怎么过?裕民又在何处发力?

  蒋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多年来一直持续关注财政公开透明领域,年年两会上的提案几乎都与此相关。看到2017年的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一向严格的他对其中改进的部分表示满意,“我个人感觉它提供的信息方面有一些比往常更详尽,比如中央预算基本建设支出的项目是一个一个列出来的,了解预算的信息多了一些。

  预算草案公开程度越大,意味着对“紧日子该怎么过”的回答就越清晰。首先第一个问题,有多少钱可以花,增长的幅度大么?

  说起国家的钱袋子有四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17年这四本账的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将达到27万亿,比去年实际执行数多了近1.5万亿,这个数还不如2013年预算中一般公共预算一本账里的增幅大。可喜的是,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幅为3.8%,与曾经辉煌的2字打头两位数增幅没法比,但比2016年的2%高不少,体现出政府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向好。中国财政科学院副院长白景明分析,“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向好,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增长一般来说是同向的,2016年从下半年开始经济转暖向好,6.7%是一个前低后高的过程。

  除了收入增加,赤字扩大是另一方面。2017年我国的赤字率依然被设定在了3%,与去年持平。但由于经济总量增长,基数扩大,同比例的赤字所代表的规模事实上是有所增加的,对此,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我们测算今年的赤字规模,与去年相比增加2000亿元,能够满足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和保障重点领域支出的需求,中国政府的债务率和其他政府相比较低,现有的赤字规模是有余地的。

  此外,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的比例由19%提高至22%。作为“共和国长子”,国有企业对于财政的反哺有所加强,但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目标30%还有差距。

  弄清了有多少钱,下面就可以来看看这钱怎么花了。《政府工作报告》里说,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体现在预算草案当中的,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项目”,这个幅度上次出现在预算草案报告中是2014年。白景明表示,压减其实一直在做,数字目标体现了执行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是这些年一直坚持的预算编制的原则,今年明确提出压减5%的目标,所谓有保有压。

  三公经费的只减不增也再次出现在报告当中。如果说这些都是政府勒紧腰带的过紧日子的表现,对于百姓和微观经济主体来说,2017年又将会过什么日子呢?《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表述是裕民,富裕的裕;《预算草案报告》里的体现则是民生支出的增加。纵览2017年各项支出,教育、社保、医疗成为占比规模的“前三甲”,以教育为例,从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流动可携带,普惠政策的每一步向前,都有财政支出在背后用力。

  对此,肖捷表示,尽管财政收支矛盾较突出,但民生始终是财政保障和支持的重点。以去年为例,各级财政安排的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特别是与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密切相关的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支出约占40%,与上年相比,提高了百分之一。各级财政用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当中,用于基本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并且要向基层倾斜,专项转移支付要确保民生支出不留任何缺口。

  增加民生等领域支出的同时,减税降费依然是2017年预算草案报告中当之无愧的亮点。在去年全年减税5700亿的基础上,财政今年仍将继续减税3500亿,降费2000亿。中央财经大学预算管理研究所所长李燕介绍,“我们这样减税降费是为了通过放水养鱼给企业增加活力,企业的活力增加了税源基础会增加,我们的收入会逐渐上来。

  报告翻到最后,紧日子和好日子怎样过都有了大致的样子。但预算报告里不光只有钱从哪儿来,花向哪儿去,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改革该去向何方。在最受关注的税制改革一栏,先后出现了水资源税、烟叶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环境保护税,然而并没有备受关注的“个税”和“房产税”的身影,不知道它们是不是隐藏在“其他税种”这一表述的背后。不过,“制定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出现在这段末尾,作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实施的“基础性工程”,2017年这一工作的落实无疑将是个税改革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