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55个省级部门公布预算 42部门三公经费同比下降

17.03.2015  12:04

  □本报记者 周舜尧

  连日来,湖北省55家省级部门公布了各自的2015年度部门预算,这些部门预算基本都由部门概况、预算安排情况说明、“三公”经费等三方面组成,有部分单位还配上了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解读各类专业表格。

  如何看预算?

  基本支出看成本 项目支出看民生

  通过部门预算,可以看出各省级部门的构成、单位运行需要的行政成本、财政资金支出的主要方面和具体项目,以及老百姓比较关心的“三公”经费是否增减的问题,群众可通过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hubei.gov.cn/)查询55个部门这方面的数据。

  一个单位的部门预算支出一般由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两大块组成。其中,基本支出主要是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

  比如,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预算说明表明,该部门2015年基本支出预算1172.41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465.51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588.65万元,日常公用支出118.25万元。

  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一般反映财政资金用到了部门承担的哪些事业的具体项目上。

  比如,湖北省环保厅预算说明表明,该部门2015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中的项目支出14743.51万元,涉及“环境保护管理事务”、“环境监测与监察”、“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四个项目。

  此外,还有一些部门列举了与自身工作相关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信息,这些资金由符合相关政策的单位申报,掌握资金的省级部门下发,再用到具体的项目上。

  以湖北省科技厅为例,其预算说明表明,省科技厅2015年度对下专项转移支付专项共三个,均不列入部门预算,资金共计2860万元,分别用于科技惠民计划、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市县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其中,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为1490万元,每年重点支持30个县(市、区)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支持100个县市区开展信息化建设。

  “三公”经费

  省气象局“三公”经费降幅最大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55个省直部门预算说明发现,今年的“三公”经费安排上,有42个部门同比下降,5个部门同比持平,3个部门同比有所增长,剩余部门由于没有往年数据或其他原因无法对比。

  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湖北省气象局,由2014年的87.04万元降至今年的19.2万元,同比下降达77.94%。省气象局连续两年公开的“三公”经费支出中,均未安排因公出国(境)费用,也未购置车辆。这一次出现较大降幅,主要是公车运行维护费用,由74.36万元降至7.52万元。

  此外,湖北省农科院(同比下降51.47%)、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同比下降48.3%)、湖北省经信委(同比下降47.1%)、湖北省审计厅(同比下降38.3%),在“三公”经费开支上,均有较大的降幅。

  湖北省政府法制办公室、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湖北省移民局、湖北省南水北调局、湖北省社科院5个部门“三公”经费安排数额同比持平。

  湖北省粮食局、湖北省政府参事室、湖北省发改委的“三公”经费安排则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部分“三公”经费预算减少的省直部门

  有42个部门同比下降

  降幅最大的是湖北省气象局

  由2014年87.04万元降至今年19.2万元

  同比下降达77.94%

  湖北省农科院(同比下降51.47%)

  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同比下降48.3%)

  湖北省经信委(同比下降47.1%)

  湖北省审计厅(同比下降38.3%)

  5个部门同比持平

  湖北省政府法制办公室

  湖北省南水北调局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

  湖北省移民局

  湖北省社科院

  部分民生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盘点

  环保

  湖北省环保厅安排“污染防治”项目支出2172万元,主要用于提高全省大气、水体、噪声、土壤、湖泊、河流以及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等污染防治水平的能力建设支出。

  农业

  湖北省农业厅2015年项目支出达23601.67万元,包括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病虫害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统计监测与信息服务、农业行业业务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农业组织化与产业化经营、农村公益事业、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等方面。

  民政

  湖北省民政厅安排“民间组织管理”136万元,用于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支出;安排“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205万元,用于开展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等工作支出;安排“其他优抚支出”687万元。

  科技

  湖北省科技厅安排科技惠民计划专项资金1000万元,主要根据有关政策,用于配套国家科技惠民项目及科技成果惠及民生,项目承担单位主要在县市区;市县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370万元(科技创新考评奖励专项)。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