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访民事 心连心解民忧
2014年开春以来,黄集镇人大在驻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中开展“民情家访”活动,围绕“摸清实情、理顺心情、解决难情、排查隐情”,采取定时定点、公开直接的方式接待群众来访,主动下访,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将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2014年6月2日,周一,端午节。晚饭刚过,彭王村村民陈安能等来到了人大代表高中山的“代表工作室”接待点,希望能够通过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解决民风不正的问题。高中山代表记录后,立即向村支部、村委会反映。村支部书记张学如当即提出了处理意见,责成村组干部在村委会大院规划、测量,建造文化广场,并上报有关领导,以征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半个月后,该村融资29万元,开始在207国道西侧建设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7月20日,彭王村文化广场落成,建成全区一流的村级文化娱乐场所,安装了健身器、篮球架、排球网、乒乓球台,配置了组合音响和锣鼓等。为了安全起见,还在国道西侧及广场四周长1800米,安装42盏高能聚光灯和7处监控器。对此,村民十分满意。
前不久,家住姚店村的镇人大代表孙中元接待选民时,收集姚(店)姚(垱)路严重失修,翻车事故时有发生的民意后,及时提交了“姚(店)姚(垱)路亟待维修”的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如今正在热火朝天地抢修……
黄集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主要做法有“四访”:
定点接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相约周一”是镇人大“民情家访”工作的口号。自开展“民情家访”活动以来,该镇人大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系点、家访公告、接访公示制度,印制《民情日记》,挂点人大代表每周一晚上7点30分都会准时在挂点村(社区)进行接访。接访中,人大代表对来访者提出的意见或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当场给予明确答复,对一时难以决断的问题,提出明确意见,镇人大转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并以书面形式给予答复。通过来访登记、访谈记录、查办、督办、意见反馈等一套完整的接访工作程序,及时为村(居)民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重点约访:真心解难赢得民心。镇人大注重从“情感”上着手,在“真心”上做文章,在定点接访的基础上将群众反映强烈的路水电、宅基地、社会保障、惠农资金发放等重点领域的一系列难题作为重点约访的内容。为了确保疑难复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专门成立“民情家访”议事小组,由镇财政专门列支专项经费予以保障。遇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由镇人大召集相关部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约请群众,现场进行协商解决。同时,将其中的共性问题提升到镇委、镇政府的政策层面来解决,先后出台了《黄集镇公共休闲场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10余个政策性文件,实现决策为民、政策惠民。
主动家访:接访台摆进百姓家。为了使“民情家访”能真正反映群众的心声,镇人大专门设计制作了“黄集镇人大代表连心卡”,将各村(社区)挂点人大代表的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作为卡片内容,向村民发放,方便村民联系挂点的人大代表,让群众真实地、及时地反映自己的诉求。通过主动家访,将接访台摆进百姓家,让有困难、有麻烦的村(居)民能够一吐心声。同时,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接访的积极性,扩大“民情家访”的覆盖面,赢得更多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该镇还动员老干部、党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党团员一同接访,现场记录诉求或送达处理回复。
定期回访:善始善终群众满意。定期回访,即主动到反映问题的群众家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回访,了解处理结果,确保工作落实。镇人大“民情家访”议事小组对于群众提出的诉求,按照“分级管理、归口办理”的原则处理,要求一般性问题在15日内处理完毕,较为复杂的问题在30日内办结,并将“民情家访”活动成效作为检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效能、干部作风考核的重要内容,专门制作《“民情家访”回访登记表》,设置接访问题处理措施、处理进程和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等栏目,由接访代表上门征求诉求人对诉求问题处理情况的评价,通过定期督办、民主测评等形式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进行考核,对不作为的进行问责。
自“民情家访”活动开展以来,该镇三级人大代表共接待选民11235人次,受理各类问题2357件,已解决问题2182件,回复率100%,解决率92.6%。从源头上查找和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保证了小事不出村 (社区),大事不出镇,全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如今,该镇出现“三少三多”的新气象,即反映自身困难的居民少了,关心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群众多了;向政府提要求的村民少了,提合理化建议的群众多了;和干部闹别扭的村民少了,支持党委、政府工作的群众多了。(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尹荣华)
责任编辑:郑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