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聚焦】为“青椒”成长培育沃土——记“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工程”

23.11.2015  11:33

编者按:
    大学青年教师被称为校园里的“青椒”,是高校教书育人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迅速增加。据统计,我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已达25%左右。如何让这支队伍茁壮成长,使之成为我校“双一流”规划建设的生力军,已成为学校发展面前的重要问题。

谋化师资队伍建设之举

    近日,国务院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作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校长熊健民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之一,就要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上体现一流。
      学校的发展靠人才、靠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因此,学校把青年教师和青年干部的培养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项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持续开展,以此确保学校在“十三五”乃至更远的时期能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近年来,我校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在青年教师引进、培养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国家级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还有待进一步增加。”人事处处长刘晓波说,为了让青年教师能潜心教学科研、多出标志性成果,冲击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2014年底,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牵头,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制定出台了《湖北大学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青椒”工程)。
    方案提出,要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使我校5名左右青年教师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特支计划;3个左右创新团队入选各级政府创新团队;300名左右青年教师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研修;同时,构建起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这不仅是学校‘十二五’期间的成果产出,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举。”刘晓波说。

打造多层次培养格局

    青椒工程以出台“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为主,激励我校教师冲击国家级人才计划和国家层面创新团队。“青年英才”每人每年资助6万元,“创新团队”每个团队每年资助10万元,两大计划均以生活补助的方式连续资助3年。
    “为了强化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鼓励他们制定个人进修计划、寻求科研创新,积极参与到拔尖人才培养中来,学校在整合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4个普遍支持性计划。”人事处副处长卢轶婷介绍说,“国内研修计划”和“国外研修计划”每年资助50名左右青年教师赴国内外访学研修、从事博士后研究及专业实践活动;“职前培训计划”重点为新进教师夯实基础,助其“起步”;“在职学位提升计划”则重在为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助其“拾级”。
    据了解,青椒工程自2014年实施以来,已有7名教师、3个科研团队分别被纳入“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与“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近100名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研修。刘晓波说,“工程既注重对青年拔尖人才的扶持,又注重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既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又兼顾了队伍建设的整体性,形成了我校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养格局。”

形成科研激励机制

    2014年12月,首批入选“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教师和科研团队公布,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叶葱同时入选两个计划。作为一位80后副教授,叶葱近年来先后赴台湾中山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发表或被收录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Lett.、J.Appl.Phy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授权专利3项。
    “2014年,在前两个校级计划支撑下,我获批了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内心很受鼓舞。”叶葱说,她认为青年教师在学校科研上大有可为,并在积极运用项目资金改善科研条件,希望通过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叶葱并非高产个例。入选“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后,材料学院的郭志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为日本化学会会刊Chemistry Letters大陆地区的第三位编委,并带领课题组发表了近30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其中最高影响因子为33.383;商学院的张祚入选省委宣传部“七个一百”哲学社会科学百人计划,获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发表SCI论文数篇;文学院的周新民则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培养人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文学类)人才培养人选(文学评论类共入选13人),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发表一类期刊论文一篇、二类期刊论文一篇,出版著作一部。
    “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邹爱华表示,“对于入选‘青椒’项目的教师,学校给予了一定生活补助,学院也适当减轻了行政、教学压力,有助于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中投入更多精力。”
    2014年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入选者、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浩所带领的创新团队则在去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发表SCI论文12篇,并在去年申请的5项国家发明专利中获批2项。他表示,“创新团队根据成员成果的产出对奖励津贴进行二次分配,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团队培养出的学术带头人,也为学校形成师资队伍梯队,起到‘传、帮、带’的推动作用。”

搭建长效培养平台

    今年9月,学校举行人才工作教师座谈会,副校长王世敏在会上说,学校近来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尤其是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改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环境,努力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及生活方面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助推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发展。青年教师也要借势而为,树立远大目标,创新科研方向,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提升能力。
    在2014年“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遴选阶段,张祚正在美国访学,学校人事处结合实际情况,专门对他进行视频答辩,他最终得以入选。
    “下一步,项目还可以在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专业方向选择,以及高端人才引进上作适当倾斜,从而逐步建立起有利于青年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成长的制度环境。”邹爱华说。
    郭志光说,“希望‘青椒’工程借鉴国家基金委‘青年基金-优青-杰青’的阶级培育方法,能够对表现突出的青年人才延续支持力度,搭建长效培养平台,还可考虑设立“领军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让青年教师更清晰地看到自身发展前景。”
    刘晓波表示,学校将在十三五规划中,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强化梯队”的要求,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推动人才强校战略。而“青椒”工程也将进一步加强学科群之间的开放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与国际交流的机会,为学校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