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对口支援宜昌夷陵区:从单向对口支援到多元合作

04.11.2015  11:02

  中新网青岛11月3日电 题:青岛夷陵:从单向对口支援向双向多元合作共赢转型

  作者 胡耀杰

  为支援三峡工程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自1992年起,青岛市承担起对口支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重任。2015年是青岛对口支援夷陵的第23个年头,在这23年里,为促进夷陵区经济快速发展,青岛不断探索实践助力夷陵发展的新模式,逐步走出一条从单向对口支援到双向多元合作共赢的新路子,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1970年县城因修建葛洲坝工程从宜昌老城区搬迁至小溪塔;1992年又因兴修三峡工程搬迁4个乡镇2万多移民。夷陵既是坝区、又有库区,是三峡工程移民最早、就近就地安置移民最多、移民结构最为复杂的地区。

  夷陵区委书记刘洪福介绍说,如今,有52万人口的夷陵区,实现了从湖北省山区贫困县到经济强区的跨越,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位居第一类县市区第三位,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取得这些成绩是与三峡工程建设的直接带动以及青岛等对口支援省市的无私支援密不可分。

  20多年来,青岛市无偿援建项目142个,累计援助资金5700多万元。特别是近5年来,青岛市扶持夷陵区筑平台、建项目、优产业、强设施、育人才,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引领转变、从单向的资金、项目支持向双向的人才、科技、管理等多元要素、多元化转变,为夷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1年前,位于青岛市的山东嘉源进出口有限公司进驻夷陵区鸦鹊岭镇食品工业园,总投资6000万元建立宜昌嘉源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早熟蜜柑之乡,凭借当地资源优势和人力成本优势,该公司成为中国国内首家通过BRC国际食品标准认证的橘子罐头生产企业,并实现了夷陵区柑橘深加工及出口零的突破,产品主要出口美、日及欧州等国家和地区,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创利税800万元,而且安排1000名劳动力就业。

  宜昌嘉源食品有限公司的成功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使青岛与夷陵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阔。青岛夷陵从2010年便开始谋划在夷陵共建青岛工业园。青岛市派出了精英规划团队,对464公顷的夷陵青岛工业园进行了精心规划。同时,青岛市还积极向夷陵输出招商和管理经验,帮助其迅速做大做强。目前,园区已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去年实现产值75亿元,实现税收1.15亿元,安置就业4200人。园区按规划全面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税收3亿元,安置就业1万人左右。

  目前,青岛工业园将转型升级为宜昌青岛产业园,摈弃传统园区单一化产业功能发展弊端,重点发展食品医药、机械电子、现代包装、新型建材产业和信息产业。按规划全面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税收3亿元,安置就业1万人左右。

  随着双方对口支援区域合作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发展也从以往单向单一,向双向多元合作共赢方式转变。夷陵区的企业也积极的“走出来”,努力借助青岛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融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舞台。

  地处夷陵的稻花香集团,看好了青岛的市场优势。借助与青岛的“亲戚”关系,稻花香以青岛为基地,将其麾下的白酒产品向山东市场销售,目前销售额已达到了1亿元。同时,借助青岛的市场平台,夷陵先后组织企业在青岛举行了多场经贸洽谈会、农产品博览会、旅游宣传推介等活动,使夷陵的特产像茶叶、柑橘、中药材等产品,通过青岛向东部沿海地区拓展,其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夷陵区委书记刘洪福认为,根据国务院对口支援规划,产业合作是下一步对口支援的工作重点,受援双方双赢是目标。未来夷陵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动,争取青岛知名企业把宜昌夷陵作为产业布局基地优先区,吸引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国际知名装备制造企业优先到宜昌夷陵布局项目。同时,将充分发挥夷陵旅游优质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两地旅游交流合作为基础,破解坝区产业空心化问题,通过学习青岛成熟的经验,将两地建成互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使旅游产业成为解决坝库区移民就业的龙头产业。(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