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试点项目铺开 青山区居民将受益海绵城市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浩瀚宇宙中,蓝色星球地球能孕育生命,正是基于液态水和大气层的存在。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这是城市建设理念的一次革命,将改变传统的治水理念,以期治水安邦、兴水安民。
今年4月,武汉获批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将主要在青山区和汉阳四新地区率先试点。目前,青山示范区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近年来,国内大中城市暴雨成灾的现象愈发严重。据统计,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传统的“快收快排”理念弊端日益显现。同时,许多城市又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严重下降,井也是越打越深。
一方面是暴雨短时间排不出去,一方面是用水紧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雨水本来是大自然的恩赐,真的需要毫不吝惜地排出去吗?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许多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等。这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
“海绵城市”由此提出,它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概念,是指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为目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青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理念的创新,海绵城市要体现“渗、滞、蓄、净、用、排”等六大功能。通俗地说,所谓渗,就是要有面,实现源头减少径流,净化初雨污染。所谓滞,就是要有凹,延缓水流高峰时间。蓄,就是要有池,将雨水盛起来,既降低峰值流量,又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净,就是要有厂,通过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用,就是要节约,缓解水资源短缺。排,就是要有序、及时排水,确保安全。
海绵城市有助防内涝缓缺水
青山江滩公园里的雨水花园
武汉水资源丰富,优于水也忧于水。青山区集老工业区、棚户区、老住宅区、新开发区、水敏感区、循环经济区“六区一体”,区域特点鲜明。辖区滨江临湖、公园密布,有近6000亩的6大公园和南干渠游园,区情实际与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紧密契合。
据介绍,青山示范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其中青山区实际建设15.6平方公里,还有7.4平方公里为洪山区杨春湖区域。青山区域北抵临江大道,南至友谊大道,西至建设一路,东到工人村路,示范区建设惠及人口近40万居民。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青山区今年将完成海绵城市建设70%前期工作,项目开工20%以上。2016年,前期工作全部完成,累计开工80%以上,累计竣工率达到20%以上。2017年,项目累计开工不低于100%,竣工完成80%以上。示范区基本消灭城市污水直排和管网混错接问题,示范区内水体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七成以上的雨水要能回收利用,基本完成易涝点改造,示范区内防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到2030年达到50年一遇。
今年,青山将全力打造典型海绵示范区域“212”工程,即“两带、一轴、两片”。“两带”是指两河(即武丰河、楠姆河)生态水域示范带和滨江堤防示范带,在“两河”示范带,实施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水环境修复工程,目前该地区截污工程正在施工。滨江堤防示范带,是配合武青堤防综合改造,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轴”是指启动南干渠游园海绵性改造,形成南干渠示范轴。“两片”是指以青山港整治为依托,实施沉砂池周边社区改造;以吉林街为中心,辐射周边,形成包括海绵道路、学校、医院、社区的示范片。
据悉,通过“212”的区域性海绵改造,青山将启动多个重点环境改造修复工程。以联泰香域水岸项目为试点,带动在建工地的海绵建设;以绿景苑小区为示范,引导老旧社区的海绵改造,以点带面,努力让园林绿化更密集、水景更靓丽、人与生态更和谐。
青山区相关负责人说,海绵城市建设是青山继循环经济、低碳园区后又一个国家级试点项目,将努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区基础设施功能,助力青山老工业区转型发展。
“两带一轴两片”惠及青山40万人
社区居民楼屋顶绿化
青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将通过七大项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居住小区海绵性改造、公共建筑海绵性改造、公共绿化改造、道路改造、排水渠泵站改造建设、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以及监测评估平台建设。
居住小区海绵性改造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包括两河区域、滨江红房子区域和南干渠沿线等。小区内的改造重点是建设绿色屋顶、透水停车场、下凹式绿地等。在屋顶铺装防水材料,再培土种植绿色植物,雨水经过渗透过滤后,经管道流入楼下的雨水桶或地下的蓄水池,用于小区灌溉植物、洗路洗车等。地面停车场经过改造,雨水可渗透到土壤中。公共绿地不是高于道路,而是低于道路,水往低处流。海绵性改造将增加小区绿化面积,有效缓解渍水,让居民受益。
公共建筑海绵性改造,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也将通过建设屋顶花园、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加以改造。
公共绿化改造,主要包括青山公园、和平公园、戴家湖公园等大型公园改造,并建设多个小型街头绿地。园林、湿地好比巨大的“盆”,本身就是很好的海绵体,可以蓄积雨水。目前正在建设的青山港雨污分流工程,将建成400亩的武丰闸湿地公园,为周边居民新添一处游玩休憩场所。
道路改造,主要针对有改造条件的已建保留道路实施改造,对人行道进行透水铺装、建设下凹式绿化带。城市道路因承重需要,使用透水沥青不耐用,因此主要靠加大下凹式绿化带和透水人行道步砖,增大雨水下渗面积。今后,示范区内的道路将很难看见现在绿化带使用的站卧石,取而代之的是下凹式的花坛。
排水系统建设,加大保留雨水的同时,不是说不要排水系统,也要加以强化。青山示范区将新建改造社区内管道279.7公里,并新建3座泵站。
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将结合青山江滩建设以及青山港湿地雨污整治等,进行水环境修复,再现一池碧水。
监测评估平台建设,示范区内建设监测研究平台,对雨量、径流量、水质、降尘等进行监测,结合“智慧水务”搭建示范区智能建设管理平台。
据了解,海绵城市理念在青山江滩一期工程中已经使用,除一条应急防汛通道、三大亲水平台、儿童游乐场及健身场地外,整个江滩极少见硬化道路,也未见水泥管涵,而是以土坡、林地、草坡、透水地面、木制栈道为主。其中,一条长约1公里的生态草溪,更是起到汇集雨水、自然过滤吸收的作用。
房屋添“绿冠” 公园成“聚水盆”
青山江滩采取透水步砖铺装路面
海绵城市建设,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广大市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就拿绿色屋顶来说,喜爱养花养草的市民就可以踊跃“承包”屋顶,种下自己喜爱的植物,当都市花匠的同时,也净化了初期雨水。其实初期雨水,特别是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并不比家里产生的生活污水干净。
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于愿意将雨水桶摆放在其房屋周围的市民,政府会给予环保方面的荣誉。目前,青山区初步设计将雨水桶埋在地下。但如果居民愿意把雨水桶放在楼边,会节约建设成本。据测算,建筑房屋大概占城市下垫面的30%左右,如果居民都愿意将接收屋顶花园渗水的雨水桶摆在自家楼下,对于减少径流排放的效果就会很明显。
此外,普通市民可以做的事情还不少。比如现在不少路边小餐馆,直接把泔水往下水道倾倒,这些餐厨泔水进入下水道后,都排到河流湖泊里去了,污染水体。如果大家不这样做,就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
再比如,如果管道沉积物多了,雨水口就应该清掏。包括地面上的垃圾,因为垃圾管理不好的话,下起雨来,就会随着雨水排进河道。所以,市民不要乱扔垃圾。
建设海绵城市,市民是最终受益者。首先,经过自然过滤的水更干净了,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市民经过水渠、湖泊边不用再掩鼻而过了。其次,居住环境也改善了。老旧社区经过改造,绿化面积会增加,更多的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会让人赏心悦目、呼吸清新空气。第三,缓解热岛效应,绿色植物的增加,会明显降低室外温度。第四,居民家门口不渍水了,便于居民出行。总之,市民将有一个更加生态的生活环境。
上述负责人说,以前城市水系建设就像用西医,做手术。管道越建越长,泵站装机量也越来越大,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海绵城市用中医治本的办法,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还原地块自身消化、净化能力,“中西医结合”打造全新治水理念。
责编: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