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机列衔接难题--襄阳北站实施机车精确叫班纪实

05.12.2014  00:21
      襄阳北站位于襄渝、焦柳、汉丹3条干线交汇处,为单向纵列式三级四场特等编组站,是连接西南、进出川渝、北煤南运主要通道上的“咽喉”。车站设计能力13400辆,图定货物列车223对,呈现车流组号繁多(34个)、机型复杂(10种)、牵引定数不匹配(14种)、机车运用紧张等特点。近几年来,该站创新机车叫班模式,实施流程再造,将机车叫班计划由路局调度所转变为车站调度员负责,辅以相互充分共享的运输、机务、调度信息,通过持续改进、精益求精的不断实践,成功破解了机列衔接难题,基本实现了枢纽内全流程精益生产。

      2014年在上行系统建设全面展开的情况下,我站完成日均办理车17325辆,超设计能力29.3%,成为了全路运输效率最高的单向编组站之一。

      达成合作双赢共识,配合更精细

      实施之初,路局调度所担心车站负责机车叫班的调度员只掌握车流,不了解机车交路和机车段内情况,盲目叫班,影响分界口交车;车站调度管理人员担心信息不全,不便于划分责任和考核;作业人员则担心工作量不仅加大,还要被考核,抵触情绪较大。面对重重顾虑,该站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构筑站区“一盘棋”大运输格局,用精益生产理念统一各岗位人员作业思想,倡导换位思考,增强多赢意识,并通过持续改进,逐渐克服畏难情绪。车站也同调度所、机务、车辆等部门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对精确叫班的意义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合作双赢的共识,精确叫班得以实施和发展。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车站调度员掌握了开车的主动权,便于灵活调整机车,运输组织更加顺畅;加快了机车周转,减少了机车和乘务员等待时间,降低了机车能耗和乘务员超劳;分界口交接对数增加,缓解了路局调度所的压力;车辆部门根据作业进度及时调配人员,车站对列检看完列车及时开车上线,减少了技检完毕后却开不了车导致的重复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目前,站区各单位、各工种彼此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意识更强、行动更快。

      科学编制阶段计划,匹配更精确

      在当前车站作业量极度饱和的情况下,机车供应是保证阶段计划兑现的前提。为此,该站以机车为龙头,首先“看米下锅”确认机车供应来源,然后综合考虑车流、重点任务、施工天窗和场内作业进度,对照精确叫班表,制定阶段计划,同时向各机务、车辆部门和站内相关岗位下达;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站调随时根据机车在库内整备进度、扣修情况、出库顺序,列检临时扣车情况和车站作业进度,车流到达顺序对阶段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同步调整各环节作业;在机车出库经闸楼房签认后,信息交互系统自动将机车与计划开行的列车进行匹配、计时显示,各岗位以开车点倒排作业进度,保证在开车点前完成各自作业,确保开车计划兑现。这样,阶段计划在经历前期的轮廓计划、中期的动态调整、后期的精确匹配三个阶段后,使机车、车流、运行图实现一一对应、精确匹配。

      科学动态优化作业,衔接更精准

      针对编组站工序多、控制难的问题,实行作业预警和动态调整,努力做到无缝衔接。首先倒排工序,全流程督导。对需要赶点的作业通过信息交互系统重点提醒,实时预警,跟踪督促,保证列车按点上线。其次灵活调整,全过程优化。做好对天窗修施工、交接班等重点时段以及机车故障、车辆扣修等信息的掌握,及时应对,迅速调整,提高机车叫班兑现率。最后正负激励,全方位共为。通过有效的机制保障,奖优罚劣,考核不作为,顺利推进了机车精确叫班工作。

      自实施精确叫班模式以来,该站机车叫班兑现率由原来的32%提高到89%,加快了机车周转,提高了作业效率,消除了机车长时间等待的现象,减少了乘务员超劳,实践出了一条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精益生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