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区民宗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经验与做法

04.11.2014  17:40

  近几年来,位于三峡地区的宜昌市夷陵区民宗局,带着对民族工作的深厚感情,始终秉承“抓好民族团结,就抓住民族工作的要害”的民族工作理念,全方位、多形式、大力度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卓有成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一、建立政策导向机制,不断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一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调查研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抓好新形势下散居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夷陵区民宗局积极争取区政协支持,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向区委区政府上报了《关于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提出了“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项经费;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对口帮扶机制;设立少数民族困难补助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和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等建议。这些建议的提出,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二是争取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意见》对“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与管理;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示范基地建设及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补助;按照优先考虑、捆绑实施、竭力支持的原则,加大对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稳妥处理涉及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健全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和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是争取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意见》。《意见》对建立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体系和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这一《意见》的出台,对于建立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和规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区委、区政府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并决定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创建,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建立少数民族群众困难补助机制。区民宗局、区财政局联合建立了少数民族群众困难补助基金,对户籍在区内的少数民族特困户、少数民族特困流动人员和少数民族特困中小学生视其困难程度予以适当救助。 

  二、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不断放大示范效应。

  为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抓得有声有色,夷陵区民宗局积极按照“建基地、抓示范、扩影响”的思路,组织工作专班重点在三峡高中、营盘社区、文化馆和冯家湾社区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先后印发各种宣传资料3000多份、考试试卷1000份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典格言500份,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三峡高中盛开民族团结之花》的做法与经验受到省、市民宗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峡高中获“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范集体”称号。夷陵区民宗局在抓好三峡高中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又积极支持营盘社区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帮助社区筹资700万元,建起1000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和5000多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投资近5万元,在“民族文化广场”黄金地段建起长20米、宽1.5米的“营盘社区民族文化宣传展示牌”,将56个民族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镶嵌到“民族文化宣传展示牌”上;组织40多名文艺骨干,成立“营盘社区吉祥艺术团”;推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品—“营盘之歌”;在金凤朝阳、小溪塔三中、东湖高中分别建立“少数民族服务联络点......这一系列活动,受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好评。今年八月,营盘社区被省民宗委授予“湖北省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基地”。

  三、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长效机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地生根。

  为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夷陵区民宗局按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的思路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一是按照“讲台上有讲的、橱窗里有看的,广播里有听的”的思路,重点在各中小学开办了“民族团结宣传橱窗”、“民族团结进班会”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

  二是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并在冯家湾、营盘、平湖、东湖等9个社区建立了少数民族服务站,使城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运行机制全面建立。

  三是建立“少数民族群众双向服务”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家庭”制度化、规范化。夷陵区民宗局在充分考察西陵区环城北路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法的基础上,在冯家湾等九个社区建立了以“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政策宣传、社会保障、创业就业、子女入学、计划生育、文化礼仪等方面的服务”和“党员干部及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少数民族困难户”等为主要内容的“双向服务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冯家湾社区采取建立“少数民族困难帮扶联系卡”的办法,组织20名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同20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四、扎实开展“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竞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效开展。

  一是推出“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登记簿。以“每做一件善事,就会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更会结出一批甜蜜的果子”为座佑铭的“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登记簿,由民宗局统一印制,发至冯家湾、营盘、望江、兴安、平湖、东湖、东城、丁家坝和黄金卡9个社区。登记簿由若干“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登记卡”组成。登记卡由“办理事项、办理时间、办理人、办理结果和少数民族群众满意程度”等主要内容构成。旨在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理念,把为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做的更加扎实和更加有效,有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登记制度。就是将“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的事,如实地登到《夷陵区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登记卡》上,作为总结、评比和考核的依据,并载入夷陵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史册。

  三是建立“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公开监督制度。就是将“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登记簿公布于众,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是建立“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通报、考核制度。就是将每年的七月八日和次年的元月八日确定为“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的通报日,看谁办的实事多,看谁办的实事实,看谁办的实事好,以促进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同时将“我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工作作为民宗局和社区少数民族服务站工作人员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年度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这些措施实施后,极大地调动了民宗局干部和社区少数民族服务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基层干部为少数民族群众在就业、创业、社保、租房、困难就助和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做好事和办实事198件。

  五、打造民族文化精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夷陵区民宗局把“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弘扬民族文化魅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来抓,抓出成效,抓出影响。他们与文体部门积极配合,历经多方努力,打造出一台大型三峡民族风情歌舞诗《三峡,我的家乡,并获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高层次奖。其中,《爱在山水间》和《美酒喷喷香》双双获得全国群星奖大奖。该节目先后在江苏、上海、香港等地演出210场,使7万多名中外观众尽情分享到三峡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精品的推出,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加强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夷陵区民宗局在持之以恒地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的同时,十分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先进事迹的宣传和引导,他们先后推出了—夷陵“和”花红又红、三峡高中盛开民族团结之花、营盘社区致力打造民族文化活动第一中心、冯家湾社区以“结对帮扶”为抓手,致力打造“民族一家亲”服务品牌、残疾人马学柱的民族情怀等一批典型。通过这些典型的宣传和引导,使“民族一家亲”“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民族团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