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湖北大学商学院:知行合一 创新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育人
近年来,经管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态势,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当前许多高校在经管类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忽视职业能力培养、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等弊病。如何应对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如何培养出具有更强社会竞争力、更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湖北大学商学院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坚持以“实践育人”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复合型经管类人才”为目标,探索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育人的新路。
教学相长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培育优秀的经管类人才应突出理论教学的导向性与应用性,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材施教,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强调课程的多样化与应用化,注重课程的国际化。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民俗特点、经济发展特点、校内资源特点、经管类专业特点以及培养个体自身特点,进行灵活多样的个性化课程设置,凸显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湖北大学早在2003年就针对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中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未来就业的部分进行了微调。在新版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外语和通识课程的份量,强调教学计划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关联性。增加了管理沟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小企业管理、创业学或企业家精神等必修课程;在选修课程中,增加了专业专题讲座,以在教学中体现经济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还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课程,在学生入学和毕业时分两次进行。为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学院2007年制定中美合作教育“湖北大学—美国BALL大学”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合作培养计划。
寓学于乐,改革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培养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就要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和创造。湖北大学商学院从2006级经管类专业开始,逐步把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融入到教学中,广泛应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既强调规范性,如在备课、板书、语言使用等方面,又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师生互动等,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目前,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课程论文、读书报告、开卷考试、口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学院还通过网络、电子邮件与学生在课外进行沟通,解答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和学生个体职业发展问题。
知行合一 理论联系实际,搭建经管类人才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湖北大学商学院构建了经管类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该平台有机整合了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盟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和进行相关的实验实践训练后,具有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厚,专业覆盖面宽,社会适应性强的特点,也可使学院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和高效率的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
校内实践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实验室和教师工作室。学院经管类专业均开设企业竞争模拟实践课,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在计算机环境下模拟某些企业过去实际案例的过程和细节,由学生在实验室具体操作各类计算机软件系统以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缩短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解决校外实习不足的问题,还可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校外实践包括企业实习、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实践方式。学校通过与企业达成的“校企联盟”,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机会,并督促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与实习心得。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工作经历,能更好地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设可为学生创业提供历练平台,引导学生将创业的思想和能力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成果,既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2010年,在武汉市科技部门、武昌区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大学成立沙湖大学生科技创业社区,社区利用学校科技文化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服务,至今已为创业团队提供15间工作室,成功帮助21个创业团队注册公司,提供或争取经费支持28万元,解决大学生就业100人次以上。
校企产学研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走出去”的形式主要包括生产实地参观、企业实习。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对企业生产、物流等环节或部门的工作流程有基本了解,或由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请进来”的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企业捐赠软件与设立专项学生奖励基金等形式。邀请企业管理者和现场专家来校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组织与师生座谈、举办学术讲座、承担教学任务、聘任指导教师等形式,让他们来校指导和参与教学活动,讲述企业运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企业和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促进和支持科研教学工作,也可由企业出资设立专项学生奖励基金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捐赠软件、设备等用于丰富教学资源。
协同创新 “多平台、多环节、多渠道”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学院通过“多平台、多环节、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协同创新,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构建并逐步完善创新性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
“多平台”构建立体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除多维实践平台以外,学院还搭建有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多个实践平台,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2008年湖北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湖北省省级示范中心,2013年获批为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华侨城获批为国家级别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其后岱家山科技创业城、黄冈市住建部门实训基地先后获批为校级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整合了各类教学资源,解决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基本技能、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综合训练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规模大、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场所。
“多环节”保证学生大学四年实践过程不间断。学院从课堂教学认知实践环节、专业实习认知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实训环节等多个环节着手,保证学生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实践机会多、实践选择多,每个环节都有新体验、新感觉。四年学习生涯中,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认知实践环节启发思维、夯实理论基础;通过专业实习认知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积累实战经验;通过毕业实习实训环节提前适应工作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循序渐进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融会到经管类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生就业能力从量到质的飞跃。
“多渠道”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教师通过多个省级校级教改成果、各专业试点改革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大平台;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多渠道为学生提供机会和项目,这种培养体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弥补了学生知识结构扁平、单一的缺陷。同时,为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获得成功的职业发展,学院以学生职业生涯为导向,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从2002年起,湖北大学商学院在经管类相关专业逐步推行职业生涯导师制,学院要求指导教师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对指导学生的专业指导和思想引导,协调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体优势,为学生制定个体化的培养方案。此外,学院还积极举办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求职技巧讲座,邀请历届毕业生回校宣讲求职成功之道。2014年以来,学校为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主办职业生涯讲座累计超过三十次,对应届生特设求职指导课程,内容包括如何获得职位招聘信息、如何撰写个人简历和求职信、如何应对招聘面试等。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优秀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巨大需求下,高等院校应坚持加大对经管类相关专业的建设和投入,优化经管类人才的培养体系。湖北大学商学院秉持“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搭建多种实践实训平台,通过“多平台、多环节、多渠道”协同创新,持续探索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育人的新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长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
原文链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4/14/content_45382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