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倒龙港镇燕窝塘深夜决堤 百余村民冒雨转移自救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本报记者 贺介飞/文 石勇/摄 5日中午,阳光撒在群山环绕的上泉村金坑组。看着一片倒伏的秧苗,陈绪德黝黑的脸上已经恢复平静。5日凌晨,位于钟山下的燕窝塘决堤。山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从山坳一泻而下,所到之处,临溪而筑的梯田、依山开垦的旱地无一幸免,山下低洼处的农舍、养猪场难逃厄运。63岁的退休老师陈绪松说:这一夜,他听到了山塘在哭泣。
咆哮的山洪
上泉村是阳新县龙港镇的一个偏远山村,2400多人口。其中金坑组有53户300余人。
离村中心3.2公里,离集镇6公里多,一条蜿蜒的土路扭进群山包围的腹地。长久以来,这里的陈、李二姓村民偏安一方,过着安宁、平静的日子。
山多地少。为了生计,先辈们陆续从村后的钟山山坳开垦出80余亩农田和100多亩山地。
承担这180多亩土地灌溉功能的是一座叫“燕窝塘”的小水库。1985年,金坑组村民肩挑背扛,在三条山溪汇合处修建了如今的这座面积6亩多的水库。
除了埋在塘坝下的水泥管和一条溢洪道,这里没有用一包水泥。近十米高的堤坝,用的材料全部是泥土。
一直以来,包括1998年的特大洪水,燕窝塘安静如初,从未出现险情。
从7月1日开始,这里的降雨量突然多了起来,村民说从来见过这么大的雨。
5日凌晨1点多,63岁的退休老师陈绪松被吵醒了,吵醒他的不是雷声和雨声,而是屋前的水渠,他听到了小溪的“咆哮”声,很吓人。
“不好,燕窝塘肯定垮了。”陈绪松叫醒了睡梦中的家人。
自救
陈绪松将消息告知村民,大家互相敲门提醒,开灯,穿衣,起床,小孩的哭叫声此起彼伏,刹那间,通明的灯火将寂静的山村点亮。
陈绪松是燕窝塘唯一的管护员,因为不是大中型水库,没有管护经费,村里给他的酬劳是一年100元钱。
“支书,燕窝塘垮了。”凌晨1点多,陈绪松拨通了支书陈建军的电话。
陈建军和妻子骑着摩托车从村里赶过来,沿途的山路多处出现泥石流,夫妻俩只好打着手电筒步行3公里赶到金坑组。
此刻,金坑组已经“乱作一团”。村民陈绪金家的房子已被山洪浸了近1米深,他和妻子赶紧将家里的3个孩子(2个是外甥)叫醒,房子是土坯房,因担心房子倒塌,陈绪金试图打开前门,可洪水不断涌进来。
急中生智,陈绪金赶紧打开后门,他背着70多岁的老娘从后门上了屋后的小山,妻子让15岁的女儿自己走,她拉着2个小外甥上山。
村民陈世礼家的养猪场就在水渠边上,汹涌而来的山洪将15头猪崽冲走,几吨猪饲料也被冲跑。
凌晨2点多,陈建军来到村里时,大家都聚集在岸边高地,一个也不敢回家。陈建军让组长陈世恩清点一下人数,得知男女老少120多人(其余人均在外打工)一个不少,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灾情
确定没有人员伤亡后,凌晨3时许,陈建军叫来挖掘机,将金坑组通往外面的唯一公路疏通。
与此同时,陈建军与镇里驻村干部——民政办主任骆家明联系上,口头汇报了燕窝塘决堤的灾情。
凌晨5时许,住在镇上的骆家明赶过来。尽管天色已明,但雨还在下个不停,陈建军和骆家明在几个村民的带领下,前往山坳处的燕窝塘。
山塘下面的农田、山地已经被糟蹋得一塌糊涂,刚插下去不久的中稻秧大面积倒伏,结果实的玉米地玉米杆成片倒下,许多农田、沙地已被完全冲毁。
大家远远看到山塘横截面一段已完全垮掉,浑黄的泥水汹涌而下。
5日上午,记者冒雨赶到时,进金坑组的路已疏通,沿途可看到泥石流冲过的痕迹。
趟过急流的小溪后,在山坳处,记者看到了溃堤的燕窝塘。溃口处形成一个方圆数十米的深坑。村民说,一夜之间,这里就突然多了无数条小溪和“瀑布”。
站在溃堤一侧,还没完全垮掉的土坝已经多处出现裂缝,成人的手掌可以插进去。坝内的水已经排得差不多了,山上一侧,山洪还在汇合。
陈绪松说,镇里来了干部查看灾情,而此前的7月3日,担心有险情,镇里来人通知开闸放水,可尽管如此,土坝还是垮了,连山塘下小溪两边的土石也被冲刷得只剩下裸露的岩石。
据骆家明初步统计,这次溃堤给金坑组带来重大损失,受灾面积100多亩,承灾面积70多亩,绝收面积有30多亩。
村民陈绪德说,家里不到2亩的中稻原可以满足一家4口一年的口粮,现在估计是颗粒无收了。
“我尽量将灾情及时报上去。”50多岁的骆家明安抚大家。 唯一幸运的是,这次决堤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悬在下游民众头上的“炸弹”
来自阳新县水利局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阳新县共有145座水库,病险水库一度有110多座,几乎达到80,目前,病险水库仍有近60座,而像这次决堤的燕窝塘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库。
燕窝塘决堤一事引起政府部门关注。
6日上午,阳新防办主任、水利局副局长刘道荣带人前往龙港镇检查各个水库防汛情况,不算水库的燕窝塘也在其中。除此之外,防办工作人员还前往木港、排市等乡镇检查小型水库险情。
“阳新百分之八九十的水库都存在病险。”阳新县水利局水库科科长孙诚说。
孙诚介绍说,阳新山区、丘陵多,库容10万以下的山塘、塘堰应运而生,它们只能满足一个村或者一个生产小组的灌溉需求。除了山塘外,小型水库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抛开别的不说,单就地理环境因素,就是病险重灾区。
水库(山塘)最初的设计功能是用于灌溉。可是,它像一把双刃剑,当它能稳定灌溉时,水库造福一方百姓,当它咆哮决堤时,就有可能对下游民众带来灭顶之灾。
孙诚说,除了富水、王英二大水库由省直管外,中小型水库的管理落在县一级及以下各级组织。140座小型水库大多集中在龙港、洋港、排市、木港、枫林、王英、白沙等山脉众多的乡镇。
干旱时节还好,一到每年的梅雨季节,连续的强暴雨让处在山间的水库蓄满水,一旦出现险情,就像一颗“水炸弹”一泻千里。而下游的民房大多依小溪或水渠而建,水汹涌而下,这头上的一盆水严重威胁到下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整个黄石地区,病险水库大多分布在农村,这些病险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许多水库的质量和建设水平都不高. 而在此后几十年的运行中,由于养护不善又缺少必需的维护经费,这些水库现在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
防微杜渐
这些水库大多为库容量10万到100万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库,大多属于村镇经济组织管理,几乎没有多少管护经费,更谈不上专业队伍或管理人员。
“几年前才对小2型水库的管理进行补贴,一座水库一年1200元。”孙诚说,这1200元只是补助,具体的管护由收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经费上的不足可想而知。而像燕窝塘这样的山塘,上面几乎没有经费支持,除偶尔防汛抗旱省里间或拨些应急资金。
陈绪松,一个63岁的老人,无奈接过“保护燕窝塘”的旗子,除了夏季开闸放水灌溉和秋冬季关闸蓄水,100元的“看护费”还能苛求这位老者做些什么?
“本来,属于县一级管理的小一型水库应该建立管理队伍,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解决管理人员的日常开支和水库日常的维护费用,则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孙诚说,在财政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尝试着对水库水面的使用权进行拍卖或外包,阳新也有这种灵活模式。
孙诚认为,水库的水面可以养鱼虾,作为承包者,定期向村镇或水利部门缴纳一笔资金,而这资金可以用于聘请专业管理人员管理。
而对于规模更小的山塘和塘堰,难以得到上面支持的村组一级可以“凑份子”,一家一年出资几十到一百元不等,聘请有责任心的青壮年看护,从细处着手,防微杜渐,及时“查漏补缺”。
当然,从长远来看,政府部门应该应该加大对山区小型水库(塘堰)管护的财政预算。
延伸阅读:
2010年,财政部、水利部联合举办新闻通气会,提出要加快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而在此前的2009年,“百湖之县”的阳新县已开始着手整治全县病险水库。截至2013年,阳新县已投入1000万元对50个病险水库进行了加固和修护。至今,阳新县境内还有近60座病险水库(全部为小型水库)。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