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闽光变身“马里的宝钢” 非洲建钢厂钢材供不应求

18.09.2016  18:43
   走进武汉市闽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简称闽光公司),偌大的厂区空无一人,废铁散乱扔弃在各个角落。工厂已经全面停工,供电设备、电炉上都贴有封条。

  然而,这家企业在万里之外的非洲,钢铁生意却做得红红火火。

   商讨3天3夜,4名大股东支持整体拆除

  闽光公司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道办事处,钢厂正静静地等待整体拆除。该钢厂要压减过剩产能25万吨,淘汰落后产能53万吨,即将告别钢铁市场。“处理完这些废铁后,我们在武汉就不做钢铁生意了。”站在钢厂外,闽光公司总经理刘耀银久久不愿离开。

  钢厂建于1993年,由刘耀银等4名大股东及50多名小股东发起成立,占地近300亩,设计年产能78万吨,主要生产建筑钢材。

  闽光公司经历了钢铁市场的起落,最高峰时期,年产量超过50万吨。江夏区政府统计,该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亿元,员工230人。近几年,随着钢价暴跌,公司经营出现亏损。去年,粗钢产量仅2.1万吨,生产设备闲置率很高。

  今年7月底,江夏区政府向该公司下达拆除通知。8月5日,政府组织专班拆除了供电线路,封存了相关设备,全面停止炼钢生产。

  刘耀银回忆,4个大股东一下难以接受现实,大家在办公室3天3夜没回家,商讨如何向远在福建家乡的小股东们交代、拆完之后怎么办等诸多问题。“企业老板有思想包袱,政府要想办法帮他们。”江夏区发改委主任徐胜苏表示,区委、区政府派出专人到闽光公司,向股东们宣讲国家政策和当前经济形势,逐一交心谈心。

  最后,4个大股东一致认为,小钢厂前景渺茫,即便政府不拆,也会被市场淘汰。大伙不仅同意拆除,还主动回福建做通了小股东们的思想工作。

  目前,江夏区政府已和企业制定好员工安置方案,将在本月内启动拆除工作。

   年产量10万多吨,“马里的宝钢”受欢迎

  钢铁行情不好,闽光公司早早谋划转型。

  刘耀银介绍,2014年,公司4名大股东前往非洲马里考察,发现作为西非的内陆国家,马里几乎没有钢铁厂,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所需钢铁绝大部分从外国进口。“在国内是过剩产能,放在马里却是抢手货,可以投资建厂。”马里的湖北老乡建议。

  这让大家看到了转型的希望,股东们商议决定,“走出去”到马里建厂。

  当年,股东们投资3000多万元,在马里建了一座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钢铁厂,被当地政府和居民称为“马里的宝钢”。“你看,这是工厂建成时,马里政府的高层来公司剪彩致辞的场景。”闽光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点开微信,向记者展示马里工厂同事发来的照片,一脸自豪。“在国内属于过剩产能,在马里却成了香饽饽。”刘耀银表示,去年,国内钢材价格最低跌到1600元/吨,而马里工厂生产的钢材每吨售价达4000元,且供不应求,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

  同时,新工厂还弥补了当地钢铁工业空白,解决了当地居民就业,受到马里政府的欢迎,实现多赢。

   政府出手,帮扶企业减压转型

  企业下一步如何发展?刘耀银说,是全面进军海外市场,还是在武汉原厂址新建物流仓储基地,股东意见还不一致,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必须谋求全面转型。“企业转型,我们积极做好服务。”徐胜苏表示,2014年,得知闽光公司要“走出去”,区政府组织专班上门服务,为老板们讲解国外投资环境和政策,提示风险防范。

  闽光公司整体拆除后,厂区建设的一条电力专线失去用武之地,若一并拆除十分可惜。为减少企业损失,江夏区政府出面“吆喝”,希望有需求的企业能购买。目前,附近一家企业表示愿意购买。区政府承诺,若出售成功,所得资金全部给企业。

  为帮助闽光公司转型发展,江夏区政府制定了两套方案。一,工厂拆除后,政府对现有土地整体回购,再进行公开招拍挂,土地收益全部返还给闽光公司,让其有更多资金布局海外市场;二,企业如想原地建物流基地,政府同意调整其土地性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实现就地转型。 (雷闯 李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