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名单公布 武汉7所高校29门学科上榜
本报讯(记者杨佳峰 明凌翔 黄琪)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简称三部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计137所高校入选。武汉7所高校共29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双双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5所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名单显示:这次全国共有42所高校入选一流高校名单,其中A类36所,B类6所。记者发现,A类一流大学名单均为过去985高校,而B类一流大学名单除了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所985高校外,还有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3所过去的211高校入围。之前的39所985高校全部进入一流大学行列。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作为985高校,以其过硬的实力入选A类一流大学。
这次全国共有95所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列,武汉地区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顺利入围。记者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武大和华科各有10个专业和8个专业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另外11个一流学科分布在其他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5所高校均为过去211高校,综合实力强,学科特色明显,如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与科学工程专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学专业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华中农业大学此次以5个专业入围一流学科建设,数量之多仅次于武大、华科大。
武汉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入选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一方面倍感振奋,这是对武汉大学的肯定;另一方面,动力倍增。一流大学必须以“一流”的标准,培养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师资、营造一流的环境、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贡献一流的服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达到世界一流,就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需要再思考,再谋划,再出发。
记者发现,入选一流学科也基本上都是过去的211高校,但也有小部分的非原211院校,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25所高校。从院校特色角度看,中医药类院校此次共有5所入选,表明我国对于中医学、中药学等民族特色学科发展的高度重视。艺术类院校有6所入选,算是对此前211工程“艺体院校不足”的一次补偿。从入选院校地域看,经济发达地区仍占优势,如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
“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建设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A类 高校36所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B类 高校6所
东北大学
郑州大学
湖南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武汉大学: 测绘遥感世界第一 入选“双一流”是鞭策
“国家进步的原动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原动力在于人才的培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院士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双一流”体现了国家意志,学校和学科均入选了“双一流”建设名单,这对今后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李德仁说,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下设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3个二级学科。目前在国际上,武大的测绘遥感排名第一。最早的时候主要靠地面测量,后来有了航空航天、卫星导航,就变成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现在有了地理信息系统,整个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武大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集中当时中国一流测绘资源的基础上,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已成为我国测绘与空间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成果孵化的重要基地,拥有李德仁、刘经南、宁津生等院士7人、千人计划学者2人、长江学者5人等。该学科以3个学院为基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7个,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人才梯队和团队。
李德仁说,武大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此次“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副其实、顺理成章。武大信息学部聚集了最优秀的师资队伍,最好的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学部的科研队伍老中青“传帮带”。如今,测绘遥感每年要承担3至5项国家科技部的重点项目,包括导航定位、高分辨度的遥感、全球制图等,通过承担国家的重点任务,把年轻的教师和学生引到了科研的第一线攻关研究,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历练中成长迅速。
对于学科未来的规划,李德仁表示,武大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就是要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迈进,今后肯定会获得国家更多的重点项目支持,同时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对学科建设有很大的鞭策。他鼓励师生们要用更大的努力去创造中国在测绘领域的辉煌。
(记者杨佳峰 明凌翔 黄琪)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与工程学院汇聚了六名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工程此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始建于1953年的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学者及“青年千人计划”学者6人。2007年,“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机械学科测控课程群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获批“高性能数字制造装备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13年,“微纳米制造与纳米测量技术”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几十年来,在以杨叔子、熊有伦、周济、李培根、段正澄、丁汉等6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机械与工程学院取得一系列成果。2002年,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两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在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名列第一;2003年,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机械电子工程”增选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被首批列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记者杨佳峰 明凌翔 黄琪)
华中农业大学: 5个“双一流”学科组团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此次有5个学科同时入选“双一流”名单。华农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范敬群受访时说,这次进入“双一流”名单的5个学科,基础都不错。之前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这5个学科都位于前列。其中,园艺学第1,畜牧学和兽医学第2,农林经济管理第3,生物学并列第8。
记者了解到,华农的这5个学科覆盖农学、理学、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文理交叉、农理融合。该校生物学、畜牧学、园艺学各有1名院士,形成了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杰青、长江学者、青年千人和优青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的优势队伍。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属于管理学门类,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现在,该学科拥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7人。
“能入选是对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范敬群说,根据刚公布的入选学科名单,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学校自主确定建设生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四个一级学科和园艺学-作物学学科群。其中,园艺学和作物学学科群覆盖的园艺学和作物学两个植物科学类一级学科,同属农学门类,均是华农的传统核心优势学科。学科群的建设能够围绕农业产业链和食品价值链、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支撑生物医学等新的学科生长点,全面带动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等植物科学类学科的集群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努力在农学、理学、管理学等三大学科门类建设5-6个达到国内前列、优势领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
(记者杨佳峰 明凌翔 黄琪)
三部委负责人解读“双一流”名单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1日公布,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围绕为什么要实施“双一流”建设、如何遴选认定等问题,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权威解读。
什么是“双一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如何遴选认定?
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4个步骤:
1、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2、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
3、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
4、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为何设立A、B两类?
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示范效应更加明显,更需要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在具体工作中,将做到三个同等,即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