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场上的急先锋——记参加“6.1”长江翻沉事故救援监利县消防大队突击队员

15.06.2015  12:20

 

这是一场生命至上国家救援行动。

这是一次注定悲壮的生命大搜救。

当灾难来临时,人类是如此渺小,又是如此伟大。

监利,长江大马洲江段,见证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那在暴风雨中闪耀的橙色身影带来了生命希望,为最后的尊严托起一片天空。

6月1日21时28分,“东方之星”客轮突遇龙卷风,在长江中游监利县水域翻沉事故发生后,监利县消防大队作为首批陆上救援力量赶赴现场,用七天七夜的坚守谱写了人间大爱,让我们不要忘这些消防铁军勇士们……

 

教导员刘波:负伤不下火线

 

刘教!快闪开!小心!

只听“”的一声响,还未来得急躲闪,一块松动的船舱夹板正好砸在了他的胸口,当战友们把夹板移开时,都冒了一身冷汗,夹板上的一根长约10公分铁钉刚好穿透了救生衣,划破了皮肤,留下了鲜红的血印,救援人员都劝说刘波上岸治疗休息,他断然拒绝,斩钉截铁的说:没事,小伤,继续搜寻!

6月8日,作为第三批突击队指挥员刘波,率20名突击队员深入船舱进行破拆清障、搜救遗体。他身先士卒,战士们累了,就接过破拆工具继续作业,人手不够,就主动搬运杂物,他克服救援服和防化服透气性差,高温、高强度、长时间作业,体力透支严重,遗体腐烂散发刺激性气味等困境,并冒着伤口随时会被感染的危险,一直到当日救援结束。

而在6月2日上午,正在总队培训基地参加学习的刘波,看到“东方之星”客船在监利长江段翻沉新闻后,心急如焚,主动向支队领导请缨,当日冒着狂风暴雨赶回监利县。

200余人参战官兵的后勤保障可是一件重要的大事,吃饭、喝水、油料、器材补给……每一样都是事关着战斗成败的大局,刘波积极与党政机关、社会单位联络,确保了后勤保障持续有力。救援期间,大队每天向参战官兵供应4餐,消耗餐具8400套,水果64件,内衣裤袜、拖鞋4000余件套,灭蚊、医用药品500份,联络医院处理受伤官兵90余人次,消毒工具7件套,84消毒液50箱,雨衣130件,日常生活用品1300余份,而每类物资,他都要亲自点验,保质保量快速运送到一线。

随着救援工作的持续,高考来临,各级领导、国内外媒体、救援队员、遇难者家属等大量人员陆续赶到监利县,给全县火灾防控工作增添了巨大压力。如果遇到换防休整,刘波也顾不上休息,带领防火监督员对县城宾馆开展地毯式排查,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归队后又安排第二天物资供应。

6月6日晚,刘波带领突击队员进入船舱,进一步清理、破拆和搜救工作,残存的积水从船舱顶部天花板缝隙不断滴落,地上随处可见钢钉密布,狭小的作业空间不足1平方米,破拆切割的火花四处飞溅,但刘波作为一名指挥员,时刻没有后退半步,在他的科学指挥下,搜寻到靠近船头船舱部位的一具遗体。

不辛苦,职责所在!”6月7日下午,刘波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介绍了救援情况,并表示全力以赴,带领大队全体官兵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救援任务。

艰难险境,只能激发勇士的斗志。救援期间,他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除了救援行动,还要做好后勤保障、防火检查,做好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有谁能知道,他7岁的儿子患重度弱视,每天都要做矫正治疗,而妻子又在荆州工作,他只好狠心把儿子一个人留在家里。

这个干部好样的!”6月8日下午14时许,他代表消防指挥部与总指挥部到船舱实地验收,并在清理工作验收清单上签字,现场解放军指挥员给予了积极评价。

 

大队长赵明镜:保障生命线畅通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6月1日晚,作为大队全勤指挥部值班领导赵明镜,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指令:参加长江客轮翻船事故救援!他深感事态严重,迅速带领官兵携带冲锋舟、破拆工具、救生衣、绳索等器材出警。

然而,救援途中遇到大麻烦了,当了解到县城主要交通要道到至大马洲段近28公里的道路上,100余棵大小树木被吹倒,折断在通往事故现场的救援通道上。

快!我们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赶赴现场,别一组清除路上障碍物。”在赵明镜的科学指挥下,救援官兵们连续奋战作业下,终于打通半路堤段至大马洲救援通道,为后继续救援各方救援力量快速抵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监利消防突击队作为陆地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先期对事故现场提供陆地应急照明、发电及各种搜救器材的准备工作。

而就在此前,赵明镜已带领中队官兵连续处置了3次灭火救援任务了。

6月2日上午,各方救援力量已经陆续到达事故现场展开救援行动,当天的所有海事船艇已交由海军接管,输送救援力量要经过多部门协调,为及时将消防救援力量投入到最前线救援一线,赵明镜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争取了2艘民用船只,为消防官兵第一批抵达沉船现场,营救被困群众争取了最佳时间。到6月7日,经赵明镜协调联系的民用船艇往返输送消防救援力量30余趟次、300余人,各种救援装备500余件套。

大家继续走,别管我,快把这批器材赶快运到现场”,在沉船事故周围五公里戒严期间,所有车辆均不能驶入戒严区内,赵明镜带领后勤保障人员利用肩挑背扛的方式,冒雨徒步行走10余里,将前方所需装备器材、官兵伙食运送一线。运输物资的路上,由于路面积水较多,赵明镜不慎跌倒,脚被扭伤,当时就红肿起来,然后,赵明镜从未提一声休息,一直坚持到救援结束。

 

指导员陈孝冬:50小时没合眼

 

船舱内有人!”作为首批登船作业的12名救援突击队员,陈孝冬此时无比兴奋,一身疲惫一扫而光,他只有一个心愿,赶快把人救出来。 

6月2日,陈孝冬和救援队员们一起,在营救老人朱红美、加油工陈书涵过程中,尽心尽力,协同作战,现场提供照明,为切割船体出水防护,利用雷达探测仪和音频探测仪不断搜寻,最终协同潜水员救出的被困者。

从6月1日11时至6月4日3时撤离现场,陈孝冬已经连续工作50多小时。”在谈及累不累时,他说,能救出群众,再累也值得。而在这期间,开辟救援通道,运送渔网等物资,他都参加了。

  6月8日,陈孝冬参加事故船破拆、搜救、清理、验收的最后攻坚,他带领攻坚小组对三楼和一楼部分房间进行破拆作业中,飞溅的泥浆打在防化服上和脸上,手套磨破3双,也全然顾不上了,直至清理工作全部完成。

 

中队长朱可:能文亦武的粮草官

 

共洗消人员、车辆、装备几千余次,运用物资上万套……在事故救援中,朱可作为保障前线官兵的粮草官,责任重大。

哪怕一瓶水不够,就能影响前方官兵的战斗力。”朱可说,他们后勤保障组负责200多名救援官兵的生活用品的供应,任务极其巨大,可谓说昼夜不休,在加大购买力度的同时,还积极与监利县民间爱心组织联系,组织建立爱心QQ微信群,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

有时遇到救援现场实施戒严,所有车辆禁止驶入,补给物品无法用车辆运送至救援现场时,朱可就带领战友们利用肩挑背扛的方式,徒步10余里将搜救、破拆等器材和官兵伙食送到现场。   

粮草官也未必不能上战场,6月7日晚,客轮翻沉扶正后,朱可同志作为第二批攻坚组指挥员,带领10名官兵赶往沉船事故现场,参加了对事故船四层50个舱室的清理、破拆、搜救。

其实,早在6月1日凌晨,朱可就带队扑救辖区一起民房火灾,然后又参加了道路清障等任务。

 

副中队周固云:带伤赴一线

 

因为长时间作业,周固云“旧疾复发”,去年7月训练时右小腿腓骨骨折,做过钢板内固定手术。周固云说,这次救援任务特殊,也许多一个人参与,就能多一线生机。每每受伤部位碰到硬物,周固云会疼得冷汗直出,但每每想到那些遇难者和痛失亲人的家属,他又“轻描淡写”,小痛不值一提……

事故发生时,正在支队政治处跟班见习的周固云,听闻中队所有官兵已赴现场开展救援,他请求即刻归队增援。穿梭于前线后方的他就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

  6月5日晚上11时许,周固云带领的搜救小组主要负责船体第三层所有客房的搜救破拆。进到其中一间只有7、8平方米的客房时,“”字排开的4具遇难者遗体让周固云和战友们心痛不已,为保证遗体不受损伤,周固云和战友们一起小心翼翼地,运出一具,清理一具……直至6日,周固云带领的搜救小组完成了对第三层、四层所有客房的破拆搜救。

 

                      排长熊丰:敬业的司务长

                                                                                                                         

随着救援队伍相继赶到,作为中队司务长,熊丰的工作转移到了后方,承担着200多名救援队伍的衣食住行,从救援第一天起,从准备早餐到宵夜,从早上5点到晚上12点工作才基本结束。

为了让救援官兵吃好,熊丰和后勤组战友们事先拟制菜单,选择新鲜的食物,将饭菜做好打包送到前线。在救援任务最繁重的时候,一天往返10次以上,确保前方救援任务的顺利进行。

随着官兵受伤频率的增加,熊丰积极与当地人民医院联系,带领受伤的官兵前往医院打破伤风。遇到官兵换防休整时,他顾不上休息,为每一名官兵,每一件装备,每一台车辆仔细洗消。

看到战士们在一线受苦受累,他焦急万分,主动请缨,参加最后的攻坚战。6月8号上午,熊丰率4名战士,登船进行作业,对船体一楼和三楼进行搜救,并对房间物品进行破拆清理。

由于长时间劳累,熊丰眼疾突发。原来,他早在6月1日,就参加了道路清障工作,一直忙到整个救援结束。

 

三级警士长刘志:业务精湛的多面手

 

因我在监利服役时间长,对辖区熟悉,救援行动一开始,我就在城区引导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刘志说,监利县的大街小巷他都了如指掌,每天救援力量到来,他马上就驱车去引导,送到前线,就这样,从6月1日清晨一直到天黑。

刘志开车,我们放心。”由于救援时间长,雨天路滑,道路狭窄、人员车辆多,要快速安全将物资运关到一线,驾驶员技术必须要一流,而刘志就是这样的人选。

由到增援部队陆续到来,后勤保障人员不够,刘志又去做后勤保障工作,他和战友们一道将饭菜做好打包送到前线,通过肩扛、手提,徒步几公里将饭菜送到前线战场。回到营区后,又对营区进行消毒。

看到前方战士连续作战,又乏又累,刘志等不急了,多次向大中队领导请战,6月8日凌晨,刘志参加了对船舱最后的清理、破拆、搜寻工作。

 

四级警士长陈茂成:雨中穿梭的战地记者

 

作为首批抵达事故救援现场的消防宣传员,陈茂成6月1日夜冒着暴雨参加了救援行动,用手中的摄像器材记录下了全省消防官兵参与救援的过程,为后期战评总结,还原整个救援经过及官兵典型事迹推介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6月2日,在抢拍营救第一名老人朱红美时,全然不顾自己右腿半月板撕裂伤情,抢拍到了独家营救老人全过程资料。从救援指挥船跳至倒扣事故船上时,由于救援人员碰撞不慎滑倒,剧烈钻心的疼痛,但他全然不顾,依然坚持下午13时,拍摄下第二名被困年轻船员陈书涵的宝贵画面,又加班加点编辑视频,被中央电视台13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等媒体采用播出。

之后,他每天跟随突周队员风里来,雨里去,记录战斗点滴,还加班加点,积极协助总队、支队交给的各项宣传任务。

在谈及累不累时,他微笑着说:只想睡觉!

 

上士杨号、沈俊、杨华平、徐鹏:冲锋一线的勇士

 

从开辟道路,再到最后的破拆攻坚战,他们一直坚守在最前沿,不畏艰险。如果说,他们的无惧无畏是源自某种力量的支撑,那就是使命、责任和担当。

杨号:6月2日凌晨,第一时间赶到沉船事故现场和战友们一起为救援现场实施照明,6月2日,参加了营救朱红美和陈书涵的救援,连续战斗40个小时没有合眼。之后,又协助转运渔网,帮助搬运医疗用品和担架。6月7日凌晨3点,和战友们一道对四楼进行破拆清理,在清理三名遇难者遗体的时候,一不不小心被铁钉扎破,在搜索到船顶观光台两名遇难者遗体被铁棚压住,他和战友们用了近四小时的破拆终于将遗体清理完毕,10多个小时,滴水未进,直至任务完成。

沈俊:6月2日凌晨,将橡皮艇,救生衣等救助器材卸下后,奉命对现场到城区的道路进行清障,冒着瓢泼的大雨不顾手上脸上被树枝划出一道道血痕,打通救援通道。6月5日晚上11点左右,与战友们一道对船体第三、四层进行破拆搜救,由于三、四层船体变形严重,通道已经被变形的客房挤压堵住,只能用手一点点的扒开障碍物,强忍着脚被钉子扎破的疼痛,10余个小时滴水未进,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

杨华平:6月1日晚,和几个战友正在监利县程集镇扑救一起居民楼火灾。2日凌晨2时左右,在赶往沉船事故现场时,途中路上到处是倒下的大树和树枝,和战友们冒着雷电暴雨开辟道路。然后回到城区联络各支队增援力量。随后,开始准备八十人早餐和水迅速送往现场。6月6日晚上8时许,与突击队员进入事故船舱,对四楼所有客房从新进行地毯式破拆搜索,搜寻到了一具遇难者遗体。

徐鹏:6月1日晚,和几个战友正在监利县程集镇扑救一起居民楼火灾,火灾扑救完毕赶赴沉船事故现场。由于中队此时人员全部调出,被中安排在中队担任唯一驾驶员留作备勤力量,为增援官兵提供破拆、照明、救生、防护等救援器材和生活物资的筹备、清理、配送等后勤保障任务,采购救援人员所需棉被、内衣、洗漱用品、每天对进行整个营区消毒防疫3次、对进入营区人员车辆进行全面洗消,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

 

中士肖文兵、杨跃飞:保障线上的中坚

 

他们作为后勤、通信等保障线上的具体执行者,任何一个细节必须要做到精益求精,他们没有冲锋献阵,但同样是坚不可摧的勇士。

肖文兵:6月2日凌晨,陆续出警后一夜未睡,直到8点左右接到保障前方战士饮食的命令,立即奔跑于各大市场采购。直到3日凌晨才躺在床上,可是尽管已经一天一夜未睡的还是睡不着,想着明天的早餐去哪里买要买多少,早上5点就要准备一百五十人的早餐,必须在六点就要准备完毕。再把所有的早餐准备好上车送往救援现场,保证让战友们准点准时的吃到可口早餐。这一个星期都是重复着这些工作,睡眠时间严重的不足,他和后勤组战友们一起,累计送饭2000多份。

杨跃飞:6月1日上午,接到家人电话称外公病情加重住院,随即他向中队指导员提出清5天事假的请求,然而,沉船事故发生后,作为接警员,在这关键时候,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毅然放弃假期坚守岗位。他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及时上传下达,一直守候在电话旁边,  从事故发生到2日晚上,一天一夜都没有休息,没有吃东西,协调安排好各个增援部队车辆来队停放情况,安排好所有救援力量的任分工,协同战友做好后勤保障.为前线作战人员联络好现场需要的各种救援装备。

 

下士:胡俊波、夏刚,陈前海,攻坚克难的好汉

 

历经部队的锤炼,他们已经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消防战士,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攻坚克难,连续作战,把青春和热血融入了长江之畔。

胡俊波:6月1日晚,和战友们一起冒雨奋战两个多小时清障,然后到达事故现场后,给现场指挥部提供照明。回到中队,发现后勤保障跟不上,参加了运送物资。遇到现场警戒,就徒步几公里来回搬运食物,在江边坚守了两天没合眼。6月7号凌晨,又接到命令登船清理遇难者遗物,破拆清理沉船第四层,期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咬着牙关拼命坚持,只能直到任务的完成。

夏刚:6月1日晚,和战友们一道进行清理路面的树枝等障碍物,为其他救援车辆的通行提供有力保障。6月3日至6月6日,还要兼顾着后勤保障,由于道路拥堵,送过来的食物只能停在离现场几公里以外的地方。需要不停的和后勤保障组来回搬运食物,往返前方现场50余次。脚已经磨出一个一个又一个的水泡,身上的衣服也从来没有干过。就这样,在岸上坚守了两天两夜没合眼,休整时要继续做好前方的后勤保障工作。

陈前海:6月1号晚,和战友们一切切割树木清除障碍,然后又赶到沉船事故现场,用移动照明灯组对现场实施照明,又为橡皮艇进行充气热机。6月3日至7日,负责前方战士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采取车辆运送和徒步的方式送饭,器材等物资,从早忙到晚。6月8参加了对事故船最后的、破拆、搜寻工作,利用破拆工具器材对房间内部大型构件进行破拆,吊顶等全部清除。飞溅的泥浆打在身上和脸上,持续6个小时的搜救清理工作,直到验收组验收完毕才结束。

 

上等兵简传彬、毛尚雄:羽翼渐丰的突击手

 

刚褪去新兵的稚气,渐渐有了老兵的坚毅和成熟,他们是能打硬仗的战士,是关键时刻能冲得上的消防尖兵。

简传彬:6月1日晚,和战友们历时5小时将道路障碍物清理完毕。6月2日,兼顾后勤保障,由于道路拥堵,就和战友们来回搬运食物,在岸上坚守了两天两夜,又协助领导做好后勤保障。直到6月6日晚,和战友们对船体4楼的房间进行搜救破拆,和其他4名攻坚队员对船体左边进行搜救破拆,船体内有的位置严重变形,增加了体力消耗,一直坚持作业到6月7日下午。 

毛尚雄:和其他战友们一样,6月1日晚,是一个无眠之夜。6月3日,兼顾着后勤保障,徙步几公里来回搬运食物到一线。6月6日晚,和战友们对船舱进行搜救破拆,有的房间与房间挤压在一起,有时候只能弯者腰破拆,就和一名班长轮流操作无齿锯对船体进行破拆,在破拆进行到中途时发现在角落里的一具受难者遗体并抬出,感觉破拆从每一个卫生间下手的话会方便许多。

 

列兵罗生刚、温重阳、时鑫、魏宗煤:在战斗中成长

 

踏入警营数月,刚刚完成了从社会青年到消防战士的转变,一场突出其来的救援,让他们变得坚强,似乎看到了雏鹰正欲展翅翱翔。

罗生刚:6月1日下午,在训练中膝盖和胳膊擦伤严重。6月2日凌晨,赶到事故现场时正下着暴雨,便将救援服脱下将拍摄设备包裹住防止进水损坏,利用携带的拍摄器材对现场情况进行全程摄影记录,并架设第一台3G图传设备传输视频到总队指挥中心。6月2日上午,救援伤口开始感染流脓,于是领导安排回中队协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近40个小时没有合眼。从2号到8号每天都是一两点钟睡觉,早上四五点起床。

温重阳:6月1日晚,在出警过程中雨下的很大,清除道路障碍后,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准备工作。6月3日,徒步运送水和食物,脚都磨出了水泡但我们还是没有停下来,就这样坚持了一天。在后勤保障中,每天睡不到五六个小时,不知道洗了多少菜,  6月8日,又担任了突击队员进入船舱开展破拆搜寻行动,把无数个木柜切小,就这样,直到指挥部检查验收才结束。

时鑫:6月1日晚,和战友们一道冒着暴雨开展破拆清障,到达码头后,又对现场进行照明,对橡皮艇进行充气,为后续增援力量赢得了救援时间。6月2日早晨,撤回中队执勤备战,并担负后勤保障工作。在之后几天里,每天洗菜,搬运物资,每天还徒步给官兵送器材、饭菜,脚上被磨出了几个水泡,有力保障了前方战斗持续进行。

魏宗煤:6月1日晚,和战友们一道冒着暴雨开展破拆清障,到达码头后,又迅速对现场进行照明,对橡皮艇进行充气,为后续增援力量赢得了救援时间。6月2日早晨,撤回中队执勤备战,并担负后勤保障工作。在之后几天里,每天协助后勤组做饭,搬运物资,每天还徒步给官兵送器材、饭菜,身上都被划伤了,但一直都坚持到战斗最后。

…………

还有大队干部史晓鸿、李卓、鲁文钰,他们全力以赴抓好火灾防控,协助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救援工作的圆满顺利完成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救援工作已经结束,但监利县消防官兵的战斗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继续用那坚实而刚毅的肩膀,扛起万家平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