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指数武汉第二
近日由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编制的国内首个“长江经济带城市转型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报告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30个有代表性的地级市以上的城市进行盘点。随着国家将长江经济带定调为绿色发展,它能否成为中国发展的引擎?
长江经济带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覆盖省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江北嘴、陆家嘴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并和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融中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长江经济带城市转型发展总指数上海居首武汉第二
长江经济带城市转型发展总指数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武汉、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宁波、成都、常州、长沙。其中,江浙沪三省市入围的城市有7个,而位于湖北的武汉则突出了长三角城市的重围,占据了第二的位置。但是,从具体指数看,上海稳固了在长江经济带城市转型发展的龙头地位,城市转型发展总指数为56.29,而武汉的总指数为35.41,差距较大。
长江经济带转型显现由东向西梯度发展 江浙沪最高
从总指数分析结果来看,长江经济带转型显现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特征:东部沿海沿江城市转型指数总体高于中西部城市,中部城市高于西部城市。江苏和浙江的大部分城市的指数均高于中上游城市,江苏前十有四个城市入围,前三十有8个城市入围。
专家分析,虽然中西部武汉、成都和长沙的表现比较突出,但尚未形成集群效应。由此看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中,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创新驱动政策密集、科技投入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在转型中的带头作用明显,而上游、中游大部分城市以及长三角部分边缘城市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上还需要加强。
南京科技创新指数居首,中心城市远高地级城市
在科技创新指数方面,上海失去了第一的位置,以39.19的指数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南京,指数为42.81。
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即中心城市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质量效益、城市功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及社会保障六大方面明显高于所属地级城市,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平均指数总体达到30,地级城市转型平均指数为23。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心城市指数为30,而地级市仅为11,中心城市远远高于地级城市。
长江经济带蓝图定调为“绿色”
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将进入加速期,同时中国将通过长江经济带的探索,走出一条协调“发展”和“保护”的新路子。中国长江经济带城市将通过更好的不同领域的合作,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提供支持)
责编:王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