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为何今秋降水偏多?

31.10.2014  12:26

      10月28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了近期最为猛烈的降雨,贵州东北部和西部局地、重庆东南部到湖南北部、湖北南部和东部等地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湖南张家界、常德、岳阳和湖北恩施、荆州局地降大暴雨。而在此前,由于今年长江流域多次遭受强降雨袭击,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多地发生险情,长江三峡在9月初首次开闸泄洪。
      那么,今年夏秋季长江流域降水呈现什么特点,为何降水偏多?这与厄尔尼诺有关系吗?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周兵。
      长江流域夏秋季雨带不同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今年夏季,我国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江南大部以及海南等地降水偏多两成至5成,局部地区偏多5成以上。长江下游梅雨季节(6月20日至7月17日)降水量比常年多15.3%。9月以来(9月1日至10月27日),我国降水呈现“南少北多”的特征。江南大部、华南大部等地偏少两成至5成,局部偏少8成以上,江淮、江汉、西南东部等地降水偏多两成到1倍;华西秋雨一直在持续。 周兵告诉记者,今年长江流域降水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夏季长江以南地区的多雨和秋季以来长江以北地区的多雨,而秋季以后,三峡地区降水偏多则更加显著。
      在三峡地区,今年夏天,重庆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湖北西部偏少两成;入秋以来,四川东部至湖北西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两成至1倍,四川西部部分地区降水偏多1倍以上。
      周兵表示,今年夏秋季节雨带位置明显不同,造成这些降水的影响系统也不同。今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偏强有利于来自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暖湿气流沿其外围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加之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偏强,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因此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此外,东亚夏季风偏弱也是副热带高压在长江以南持续强势的一个因素。然而,进入秋季以来,在低纬地区,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但位置较常年偏北。副热带高压持续稳定地控制我国江南和华南地区,导致该区域大部出现高温少雨的现象。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与来自孟加拉湾的偏强水汽汇合后,为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输送充沛的暖湿水汽。暖湿水汽与冷空气在我国华西一带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频繁交汇,造成这些地区降水偏多。同时,印缅槽与西南气流偏强,也有利于南下冷空气在华西与暖湿水汽交汇,造成降水异常偏多。
      降水异常与厄尔尼诺不无关系
      截至目前,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已基本形成,但此次事件与传统的东部型和中部型厄尔尼诺有一些差异。周兵指出,长江流域今年降水异常与厄尔尼诺不无关系,值得关注。
      从气候因素来看,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负位背景上正指数扰动的影响,当指数为正位相时,东亚夏季风偏弱、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导致夏季主雨带偏南,长江流域、江南降水偏多。周兵强调,气候异常事件的出现是指在相对长期的时间段内,其影响因素也相对复杂,并不意味着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就一定会在相同区域出现相同的气候异常事件。例如,秋季以来,重庆降水量为297.5毫米,是1980年以来最高值;长江上中游降水量为214.7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4高值。这期间,受厄尔尼诺影响的年份是1987年至1988年,而受拉尼娜影响的年份是1999年至2000年。
      据周兵介绍,厄尔尼诺是太平洋海温变暖的现象,除对全球气温产生重要影响外,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降水量及降水范围,加剧一些地区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每次出现厄尔尼诺事件时,全球表现出的特点和气候异常也不尽相同,但气候异常的程度会加强,并触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出现,有利于我国冬季气温偏高。因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变化,密切监视其发展,关注其对我国带来的区域性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加强天气气候趋势的研判和预测,及时做好气象服务。

      (中国气象报记者 张玮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