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白杨坪镇旅游扶贫:火了山乡富了村民

02.09.2015  17:25
麂子渡特色民居 麂子渡天然溶洞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日电   (王青春)“希望我们村环境越来越好”,近日,谈及对旅游开发的期盼,恩施市白杨坪镇麂子渡村村民冉琼娥如是说。借着旅游项目开发的东风,她放弃外出打工,转而回村开起了便利店,才开张没几天生意十分红火。

  8月20日,恩施麂子渡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当天,由该合作社投资修建的1.6公里旅游公路也正式动工建设。全村5063名村民均为合作社成员,享受合作社带来的收益,麂子渡村委会利用本村现有道路、河流、未明确给个人的山林、土地等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入股,永远持有10%股份。

  恩施麂子渡观光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是由该村回乡创业致富能人共同投资入股成立的,合作社将利用麂子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建设天然浴场、亲水娱乐场、大型停车场等,恢复官渡河风雨桥,开发菩萨洞、凉风洞等4天然溶洞,同时在村辖区内建设2000亩高档水果园,500亩农业观光园,修建生态茶厂,生态养殖小区,吸引贫困户就近就业,鼓励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

  目前,该合作社11名股东投入资金1000万元,计划在3-5年内投资5000万元逐步完善所有观光项目。一期的溶洞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及观光农业园明年5月1日将正式开门迎客。

   旅游合作社带动300户贫困户就业

  “自开业以来生意不错,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麂子渡村烧烤店老板刘斌告诉笔者,今年5月他办起了这个烧烤店,“都是我们夫妇自己打理,碰到客多忙不过来,就去村里雇人。”他跟笔者算起账,一年约好几万的毛收入。

  “以后要是游客来,可以在我家度假,自己做饭、烧烤,享受一下村里的慢生活。”麂子渡村民李纯杰说,正是瞄准了越来越多来麂子渡的游客,他花费30多万造小洋房,屋前是河流,屋后是茶园,门前的桂花开得正香。除去自家住的房间,其余对外迎客,房间里的卫浴、床铺与摆设,跟城里的条件别无二致。同时他还在自家办起了农家乐。“从去年开业到现在,我这里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平均每天能挣四五百元,一年下来十几万元,往后还会请人帮忙。

  与村子合作,实现企业与村民的互利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局面。该镇鲁竹坝村的裕登生态观光旅游合作社公司总经理刘天才说,合作社目前已吸引20余户贫困户,30余人进社做事,保底工资2000元,现在平均每人每月可拿3600元。

  景区还将预留近30间民房给村民经营农家乐、特产店、民宿等,“经营收入全部归村民所有。而景区建筑的风格将由公司出资200万元统一打造,统一管理。”刘天才告诉笔者,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农家乐设计理念和建设经验,进一步提高农家乐管理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8月16日,合作社还组织村民代表30余人,奔赴云南大理的宾川县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学习当地生态农业和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经验。

  村书记李米表示,景区营业后,门票的总收入将由村子和旅游公司按比例分成。此外,该村也计划推出各种土特产,吸引游客购买,增加村民收入。

  下一步,该镇将结合麂子渡、熊家岩鳝孔坝、鲁竹坝葡萄生态观光园的自然资源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区,结合九根树小水果观光农业带和火石坡农家乐打造生态农庄,形成集吃、住、游、够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全州首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是白杨坪镇旅游扶贫模式中重要的一环,这让广大的贫困户真正地融入到乡村旅游产业中来。

  据白杨坪镇党委书记谭若峰介绍,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通过土地(林地)等入股合作社,把大家的地集约起来搞开发,而后获得的利润又通过股份分红的形式返利给大家。这种用入股模式来带动扶贫开发的方式成为全州首创。

  据了解,村民1亩耕地(2亩林地或4亩荒地)折成为1股,而每股每年将分得400~800元。到了每年年底,合作社还将以当年景区收入情况,给当地贫困户再分一次红。同时,贫困户还可以通过在景区工作获得工资性收入。

   土地入股带动扶贫可持续

  “要改变当地人民的贫困状况,最根本的是让贫困户直接参与进来,进入到产业链上。”白杨坪镇扶贫办主任李冬发告诉笔者,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该镇精心探索出了土地(林地)入股以推动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李冬发说,扶贫工作要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仅仅依靠资金支持不可能长久,而把土地集中起来搞开发,让村民从中获利,成为产业工人,这样才能让扶贫工作长久地进行下去。(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