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揭揽储潜规则:最高开5‰日息“过夜费”

01.07.2014  10:12

  又到年中,银行揽储忙不忙(经济聚焦·直击改革前沿)

  6月末,这个时点对于银行员工来说,可谓忙碌异常,忙着拉存款“冲时点”:高息理财、买存款……我国对银行的监管,有个“存贷比”的指标。银行既要满足存贷比不超过75%的考核,又不愿减少贷款,于是只能抬高存款扩大分母,降低存贷比。拉存款“冲时点”在传统考核时点的月末、季末、年中、年末尤为明显。

  过去“冲时点”让银行员工苦不堪言,存款波动剧烈,被业内广为诟病。今年的6月末时点,银行员工的感受如何呢?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一家国有大银行和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员工。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编  者  

   故事①

  主角:小 陈(中国建设银行银川某支行员工)

  考核压力大 任务完不成

  “康总,帮忙冲个数呗,对公对私存款都要。咱们合作这么久了,返点都好说呀。

  “杜经理,上次定的资金30号下午5点前到账就行,1号上午就可以转走。

  过去一个月,小陈每天早上开始都要拨打若干这样的电话。

  “银行有个存贷比时点考核,有这个考核在,就容易导致‘资金一日游’。”据小陈介绍,“每到时点临近,我会找大客户比如国企、房地产商,甚至找资金中介买存款。市场上,有的‘过夜费’开出了日息3‰,例如买1亿元存款,一天付出30万元的费用。

  小陈说,“以前银行将这个费用放在营销费用里走账,现在监管机构不允许了,采取的方式往往是私下返现,只要多拉1个亿存款的奖励(比如100万元)高于买存款的成本(如上述30万元),就有利可图。去年资金紧的时候,日息5‰以上也是有的。

  “不过,今年拉存款比过去难多了!”小陈说,“刚工作时,行里面要求我完成月末时点拉300万元存款的任务。这两年行里进行‘日均考核’,也就是说,相比于过去只需完成时点那一天的任务,现在每天账面上要有300万元的存款余额,我今年任务根本完不成。

  所谓年日均存款余额,其计算周期是从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计算方法是将每天的存款余额累加后除以天数360。月日均、季日均以此类推。

  “按照日均的计算方式,拉存款越晚,日均额越小,压力越大。”小陈还透露,他们行今年在绩效指标设计上日均考核占比90%,时点考核占10%,“收入和奖金与存款挂钩,日均完成难度变大后收入就下降得厉害。

  “除了考核方式的改变,银行存款理财化的趋势也很明显。”小陈说,“现在你有点钱还愿意存活期、定期吗?连老太太都知道买点高收益理财。加之信托等产品动辄预期年化收益率10%以上,存款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今晚跟康总还有个饭局!尽可能争取到成本低点的资金。”小陈说。

  故事②

  主角:小 秦(平安银行深圳某支行客户经理)

  时点做不好 考核要扣钱

  “我行最新理财产品,募集期2014年6月25日—6月26日,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5.50%,理财周期2014年6月27日—7月4日,额度有限,欲购从速,联系我哦!

  睡前,小秦常在微信朋友圈发条产品消息,或是优惠活动讯息。第二天,他打开手机,就有一些客户点个赞或是提问咨询。

  银行现在竞争激烈,小秦日常营销的任务很多。“我要给高净值客户一个个打电话问候,打多少个电话都是计入考核的。”小秦说,“最近我们在筹备高净值客户家庭理财讲座,之前还举办了高尔夫比赛。

  谈起变化,小秦说:“走访社区,送米送油,这种方式现在不吃香了。你得上门陪客户聊天、陪客户看病,真是啥都做了。

  相比大银行网点多、吸储能力强的特点,中小银行揽储任务压力自然更大。“今年6月的时点考核,我们行5月份就开始准备。今年分行下的指标变高,虽然有的支行任务完成了,但我们支行还没有完成。”小秦说。

  据小秦介绍,他所在的支行日均考核占40%,时点考核占10%,存款考核总共占到50%以上。“日均考核和时点考核,是两个维度的问题。虽然现在员工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日均完成情况,日均做得好则收入增加,时点数是个额外的考核。但时点做不好,要扣钱的!

  “我们行一直在设计跨月、跨季、跨年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储户资金。”小秦告诉记者,“非保本理财产品不算存款,银行为实现‘冲时点’,将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日设计为季末时点前一天到期,从而在季末时点变成活期存款,达到存款‘冲时点’的目的。储户对银行打时差的技巧却不了解。

  据介绍,今年6月理财收益普遍没有去年同期高,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几乎没有,而去年7%以上都是有的。“这跟最近央行补充了流动性有关,而且资金错配现象也少了。

   故事背后

  客观看待存贷比

  季末,小陈周旋于各个饭局,小秦在朋友圈发理财产品信息,都是为了完成考核。

  2003年修订的《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超过这一比率,表明贷款比例过高,风险过大。目前,银行既要满足存贷比不超过75%的考核,又不愿减少贷款,于是,只能抬高存款,扩大分母,降低存贷比。这种情况在传统考核时点的月末、季末、年中、年末尤为明显。

  根据央行公布的各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13年3月、6月、9月、12月及2014年3月,季末当月人民币存款有显著增加,均在万亿元以上;而2013年4月、7月、10月和2014年1月、4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又明显回落。

  小秦认为“很多银行作为上市公司,在季末、年末出报表,报表上有个时点数,一旦规模冲上去了,报表排名就会好看,而且晋升和绩效又与排名挂钩。

  “考核的存在,导致银行暗中返现等违规操作。”小陈说,“存款的定价没有市场化,不是通过价格吸收存款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关系、人情。”银行以存款立行,揽储文化鼓励了银行客户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滋生了资金掮客,还催生了银行在关键时点采取的所谓金融创新。

  为了更如实地把握银行存贷比情况,银监会从2011年开始推行“月度日均存贷比”监管,要求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实行日均监管后,对降低存款波动性起了一定效果。

  “目前这两种考核都有,考核日均相对公平,主要依靠平时的服务。”小秦说,“但日均监管后,银行贷款可调控的余地有所减少,还可能会加剧揽储惜贷现象。很多分支机构仍然将时点考核放在重要位置。

  总的来看,存贷比考核有其积极作用。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过快扩张,另一方面能保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使它的贷款和存款保持期限匹配,保持支付能力。

  一些银行经营者反映,75%这一比例本身或许已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坎。但因为有这一比例,银行还得关注存款的考核,这就使得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自主权受到了侵蚀。

  6月3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存贷比监管的考核办法。然而要真正维护银行业的安全稳健,适应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的趋势,恐怕需要引入更科学、更综合的风险监测指标,并积极推动《商业银行法》的修订。记者 朱家顺 (编辑:廖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