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附近疑有古代冶炼铸造场所 技术世界领先
图为: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随葬青铜器。
图为: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随葬孔雀石。
记者昨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日前对铜绿山四方塘春秋墓葬出土铜器采样,进行铅同位素比值测定分析,并与同一批墓葬随葬孔雀石进行比对,检测认为这些青铜器的铜料多数来源于铜绿山。
“采矿、冶炼的青铜工具频繁使用会有损坏,推测应该会就近回炉重新铸造,以不误生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领队陈树祥说。他介绍,此前在铜绿山东南15公里的阳新大路铺商代中晚期遗址出土有残陶范2块,在铜绿山北边8公里的西周蟹子地遗址,出土有陶范、石范各一块,及粗铜块、铅锡合金丝等,“古代绝大多数青铜铸造都会用到范,即模子。”因此,推测铜绿山附近存在一定规模的铸造场所。
陈树祥称,近几年在同地段发现了选矿场、洗矿尾矿堆积场、冶铜场、35枚古代矿工脚印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掘有5处采矿遗址,形成一个同时代较为完整的铜矿采冶产业链,今后进一步寻找铜器铸造作坊,将使选矿、洗矿、冶炼、铸造的古矿业产业链更加完善,对研究东周时期铜矿采冶技术流程有重要意义。(记者海冰)
相关报道
铜绿山古矿业遗址炉渣含铜量0.49%
其青铜冶炼技术处于古代世界领先地位
“炉渣含铜量平均仅0.4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北京高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我省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出土铜炉渣进行成份检测,最新披露的检测结论表明,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时期,铜绿山地区青铜冶炼技术,已处于古代世界领先水平。
铜绿山古矿业遗址是中国著名的古铜矿冶遗址,是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2015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批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在铜绿山四方塘遗址进行多学科合作的发掘、研究和保护。为弄清楚当地古人的青铜冶炼技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对遗址出土的20块炉渣进行抽样检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炉渣含铜量平均为0.49%。“炉渣含铜量是青铜冶炼技术的重要指标,其数据越小,说明矿石中的铜在冶炼炉中还原得越充分,也就是说,对矿石的提炼水平越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领队陈树祥说,0.49%的数据,表明铜绿山地区炼铜技术在春秋时期已接近现代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延祥教授,通过与希腊青铜时代、阿曼青铜时代、美国亚利桑那近代氧化矿石炼铜渣含铜量进行对比,发现铜绿山的数据最小。铜绿山地区青铜冶炼技术,处于古代世界领先水平。(记者海冰)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