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里的夜行“啄木鸟”

22.05.2016  20:35

  新华社武汉5月22日电(记者王贤)凌晨3时40分许,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恩施桥隧车间恩施检查监控工区的桥隧工人,打破了小镇的沉寂,坐上一辆皮卡车往深山驶去——利用凌晨没有动车运行时,他们对隧道和桥梁进行“病害”检查,确保沪汉蓉快速铁路大通道绝对安全。

  记者日前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沪汉蓉大通道最险峻的一段——宜万铁路线上五大高风险隧道之一的大支坪隧道,体验这群夜行“啄木鸟”平凡一天的工作。

  皮卡车在山间颠簸了40分钟左右,就抵达全长8775米的大支坪隧道口下方。“90后”工长王国乐与其他5名工友做完工作前准备后,分别进入上下行两个隧道。

  此时,大地一片漆黑,隧道暗河的流水声响彻山间。记者透着微弱的手电筒灯光环顾四周,除了眼前的大支坪隧道,旁边百米开外就是全长13.83公里的野山关隧道。两个隧道中间,矗立着1块宜万铁路高风险隧道群建设纪念碑。

  一同参与巡查的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党委副书记刘勇介绍说,宜万铁路途经武陵山脉,喀斯特地形发育,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桥梁、隧道里程占总长74%,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因地质条件复杂,这段线路安全保障压力巨大。 

  隧道内伸手不见五指。工友们打开手电筒,一个个光圈在隧道顶部、两侧墙壁和无渣轨道上移动,眼睛也跟着光圈上下左右移动。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他们时常会被铁轨和地上的装置绊住,整理一下依然往前方走去。

  “隧道内的结构容易发生变化,隧道两侧墙壁、拱顶的衬砌容易开裂。尤其是拱顶,万一有石块掉到动车上,后果不堪设想,这些都是检查的重点。”王国乐说,发现问题,轻的要当场处理,严重的要详细记录下来,作业结束后向车间汇报,利用“天窗点”集中整治。

  轨道两边的排水沟盖板脱落,马上戴上手套盖好;轨道内有少量积水,立即看看顶上有无渗水;隧道顶部一条头发丝大小的缝隙,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虽然都是工作不久的“90后”,王国乐和他的工友们却早已是成熟又灵敏的“啄木鸟”。

  “一到雨季,我们心都是悬着的,隧道内一旦渗水,列车就无法正常运行。我们只能加密检查,早发现,早处理。”王国乐觉得,自己虽然是最基层的铁路工人,却肩负着维护行车安全的千钧重担,丝毫不能马虎大意。

  走着走着,隧道外的光线逐渐清晰。7时30分左右,王国乐和他的工友们终于巡查完这段全长近9公里的隧道。此时,他们在隧道里已经走了3个多小时。

  隧道前方,高达百米的野三河大桥凌空飞架。记者赶紧找个地方坐下,猛吸了几口隧道外的清新空气,整个人顿时舒畅许多。

  “每天在深山隧道里走这么长的路,作息时间也不规律,你们觉得累吗?”记者问。

  “都习惯了,感觉还行;每份工作都有它辛苦的地方,我们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王国乐淡淡地说。

  其实,一年四季在深山隧道里工作,家又都在外地,这群年轻人心中埋藏着不少苦和累:隧道阴冷,夏天穿梭于洞内洞外,感冒是家常便饭;长年在山间行走,被毒蛇咬伤的事时有发生;24岁的工人程炜回一趟河南老家,要转三次火车花费10多个小时……

  10时10分许,记者乘坐的D2266次列车从大支坪隧道呼啸而过,不到4分钟就安全穿越进了下一个隧道;3个多小时后,记者已平安返回到繁华喧嚣的大武汉。此时,王国乐和他的工友们,正坐着那辆皮卡车往下一个作业点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