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动车运营十年大讨论】大别山作证,奋斗就是他们的样子——“我与高铁这十年”征文

25.05.2018  02:17
      2009年4月1日,我国首条东西横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合武高铁开通运营。一大批优秀的麻工人,告别曾经熟悉的普速环境,毅然决然选择高铁,成为武汉局集团公司首批高铁养路人。

      合武高铁,东起安徽合肥,西至湖北武汉,全长284公里。从武汉乘坐动车到合肥、南京、上海只需2小时、3小时、5小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返”不是梦想,“半宿已过万水千山,一日看尽南北风光”已成现实。

      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的背后,是麻工人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决心、勇气和智慧。10年来,他们众志成城、砥砺奋进、锲而不舍、顽强拼搏,不断提升高铁维修品质,确保了合武高铁安全畅通。忆十年,沧海一粟,饱含着他们太多的汗水和镌刻;忆十年,峥嵘岁月,他们倍感自豪和骄傲。

      大别山作证,奋斗就是他们的样子!

      麻城北线路车间原主任徐小凡的爱人怀孕三个月不慎流产,当时正逢合武高铁应力调整施工最关键的时候,他回江苏老家呆了三天,又回到车间组织施工。面对妻子的不理解,徐小凡安慰妻子说:“我们还年轻,孩子没了,我们还有机会。在高铁上工作,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很重,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忙完了这段时间,我就回来。”可这一忙就是两个月啊。

      麻城北线路车间副主任黄明亮的家在麻城铁路生活区,距离车间不到10公里。家近在咫尺,他却很少回去,更顾不上回江西老家探望父母了。“他经常加班加点,夜晚、白天连轴转,我们都抗不过他。”麻城北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曾志荣感慨地说。他提高线路检查要求,采取“1米1量”的标准精确测量线路,一个“天窗”下来,弯腰上千次,衣服干了湿、湿了干,膝盖和手上长满老茧,黄明亮无怨无悔。合武十年,他在合武奋斗了十年。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不管困难再大,考验再多,他们都能守住自如的心境,收获人生曼妙的风景。

      冬天的夜晚,强劲的北风赶趟子似的,一阵紧过一阵;漫天的雪花洋洋洒洒,严严实实地将大山、村庄、线路、道岔全面覆盖。麻城北检查工区工长刘宏谱小心地扒开道岔上的积雪,趴在钢轨上测量道岔结构参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他像平常一样神情专注、聚精会神地测量,全然不顾恶劣的环境,跟着了“魔”似的。“难题其实不难,难的是没有有心人。”  刘宏谱说。他搜集专业资料,咨询教授导师,研发的“棘轮弦线”QC成果,获得全国质量管理优秀奖,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德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麻城北线路车间安全员李广建的誓言掷地有声。为了学习高铁打磨技术,他用摄像机把德国专家打磨全过程拍下来,在投影仪上播放,反复观看、反复练习,连38度的高温他都不愿停下来,有次中暑直接送进医院。“他打磨的道岔侧磨顺了、掉块不见了、光带窄了,钢轨犹如出鞘的钢刀在黑夜中闪光。”领导和同事们这样评价他。10年来,他与星星为伴、与月亮为舞,出色完成道岔打磨工作,整治各类病害近千个。他还利用休班时间编写《高铁道岔打磨作业指导书》,到给兄弟单位传授打磨技能,还应邀到北京与铁科院教授一同研讨高铁维修技术。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其实,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内在,需要细心触摸,用心寻味。他们的内在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精彩的故事。

      合武高铁三河值守点,位于大别山下的湖北省麻城市东北角。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距离最近的三河镇14公里,是麻城工务段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工区,刚来的年轻职工都想卷铺盖走人。号称大山深处“文艺广播”的莫周却在这里坚守了10年。10年间,他只回老家过了一个年。很多时候,莫周将思念的泪水藏在心里。莫周说:“不是我不想家,不是我不孝。我放心不下这帮小兄弟,他们只有天天开心快乐,才能精神饱满地去工作。”10年来,莫周自告奋勇地当起了相声演员、脱口秀、笑话大王和资深师傅,用“川普话”为大家带来欢乐和笑声。他还向当地村民谈高铁、夸火车、讲外面的世界,帮助村民了解高铁,爱上高铁,自觉维护高铁安全。

      怎样才能算作幸福生活?莫周给了我们答案——也许,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奋斗的本身,就是一种充实、一种价值、一种幸福!

      十年风雨沧桑,十年岁月如歌;十年艰苦奋斗,十年谱写辉煌。从长江之滨到大别山下,根根轨枕印记着他们的脚步;从大别山下到长江之滨,座座桥梁洒下了他们的汗水。

      如今,中国高铁正处在继往开来、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将肩负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围绕“高标定位、创新发展、奋勇担当、争创一流”的奋斗目标,戮力同心、攻坚克难,昂首踏上新征程,砥砺奋进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