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艺鹏:兽医是门艺术-科教频道

10.09.2015  12:52

         

金艺鹏在秦岭救助大熊猫

          近一年来,因为大熊猫“犬瘟热”疫情,金艺鹏频频出差。

熊猫是挺诡异的动物。这么小的数量,随时都可能灭绝,所以熊猫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卖萌,实际上他是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熊猫智商可能比人高好多。它们家族可能已经开过会了,会上说,我们这家族生育率太低,我们要想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骗人,卖萌。”金艺鹏的话里带着理科生的黑色幽默。熊猫是金艺鹏最喜欢的动物,也是他兽医生涯里救助次数最多的野生动物。

今年36岁的金艺鹏,1997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修临床兽医专业,2006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兽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讲述理论课,一方面是临床实践。作为他的硕博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林德贵这样评价金艺鹏:“他在牙病上做得是国内最好的。而且他在野生动物的兽医临床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而他的学生则更多是把他当成“孩子王”:“金老师是一个充满童心的人。

从事兽医工作18年,金艺鹏并不觉得枯燥无趣,近些年来,随着对行业领域的深入,他愈来愈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一年有一百多天在保护区

随着国内宠物市场的繁荣,以及人们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兽医也越来越吃香。尽管是给动物看病,其复杂程度却不比给人看病低。由于动物无法表达自己的病痛所在,因而诊断全凭兽医的“望闻问切”。“家养宠物和动物园圈养的相对好一些,主人和饲养员在它发病前可能会观察到一些异常。可对于在野外生存的纯野生动物,发现病情并且实施救治就非常困难了。”金艺鹏说。

2006年,金艺鹏在美国田纳西大学访学,结识了美国野生动物兽医联合会主席爱德华·罗米兹,并一同给虎、豹、熊等野生动物治病。借着这个契机,金艺鹏开始接触野生动物救治领域,“我在上学的时候就想做野生动物这块,但国内当时还没有专门的野生动物兽医教育”。

金艺鹏最擅长的是牙科,在野生动物救治方面他也是从牙科开始入手。对野生动物而言,牙齿是非常重要的捕食和进食工具。金艺鹏曾经参与救助一只老年的野生大熊猫。经过七八天抢救,就在大家以为可以安全放归的时候,这只熊猫却死了。解剖发现,它的牙齿已经严重磨损,导致进食时无法将竹子充分嚼碎。最终未嚼碎的竹子在熊猫的肠子上扎了一个洞,导致了它的死亡。

医生往往直面死亡,有些人可能在经历过许多死亡之后对此逐渐麻木,而类似的经历却让金艺鹏感到别扭不安。“熊猫病了,你拿东西去喂它的时候,它会非常听话,跟你特别亲。那眼神……”他语气低沉,不愿意回忆更多的细节,手指不自觉地抠着椅垫。他说:“我在动物医院经常做小动物的头部肿瘤的临床手术,这也挺危险的。可能十次手术只能救活两三只,没救成的那几只叫人特难受,但是这活过来的两三只就会让你觉得特有成就感。”为了弥补这种遗憾,金艺鹏一年有一百多天待在保护区。以前每逢节假日,金艺鹏一家都会团聚纪念一下,但是近几年的寒暑假,他都要进山去做野生动物研究,这个聚会便一推再推。“野生动物和人不一样,它发病之前没有任何先兆。等发现它的时候,一定是到了一个很弱的状态,要不然它会离你远远的,藏起来。”他终究还是想在它们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它们身边。

从水彩画到解剖图

金艺鹏出生于教师世家。在他的家庭中,出了17位教师,累计教龄超过500年。他的祖父金玉峰是知名的青少年美术教育家。受家庭影响,金艺鹏自小学习水彩画,“我以前的名字叫金学鹏,后来我爸想让我画画、从事艺术,把‘学’字改成了‘艺’字”。

画画之外,金艺鹏还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小学时,他加入生物组,自己养过兔子、鹦鹉、刺猬等。高考后填报志愿,金艺鹏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这一举动并未受到家庭阻拦。金艺鹏的父母长期从事启蒙和特殊教育,深知尊重孩子选择的重要性。“在职业选择上,我们没有干预他。”他的父亲金声说。

事实上,回忆起早年学习画画的经历,金艺鹏坦言受益颇多。绘画要求人对位置关系有精准的认识,因而有过绘画训练的人更容易掌握立体结构的关系,这使得金艺鹏在做手术时显得游刃有余。“在别人看来各种器官组织是一团一团的,我可能已经在脑子里形成了一个画稿,把它变成投影了。”他颇为得意地说,“我平时看书,别人都喜欢看文字,我就喜欢只看图。为什么呢?一个是省时间,再一个是好记忆。给我一本手术的书,我‘哗哗哗’一翻,文字不看,只看示意图,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时至今日,金艺鹏还保持着业余绘画的爱好。除了大量的水彩写生,他还在多部动物医学专著和高等学校教材中,绘制了数百幅解剖和手术插图。因为有良好的绘画功底,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他走着一条边写边画的自主路线。他出版的《外科手术实验》、《外科学实验》、《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教程》、《宠物疾病诊疗与处方手册》等实验教科书,把自己长期以来的临床经验和对兽医的见解,通过线条及图像给学生绘制出来。

金艺鹏的办公室空空荡荡,桌上除了仪器就剩下五六本书——清一色的文学书,有张爱玲的,有林语堂的,还有纳兰性德的。“这是我一个研究生徐虹倩的书。”他说,“我的研究生里奇葩人特多。徐虹倩还是农大舞蹈团的,舞跳得特棒。她也马上念博士了。

我们培养的是艺术家

金艺鹏承认,站在手术台上时他会感到紧张。这紧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来自对一条生命的敬重。他必须强迫自己冷静细致地处理,从而让这条生命延续下去。而当从手术台回到讲台,金艺鹏的心情会放松许多。

在2013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金艺鹏斩获理工类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和最佳演示奖。“我家出过太多好老师,所以我从第一天当老师就特别自信,从没紧张过。”他说。不过,“基因遗传”只是调侃之语,实实在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才是他自信的源头。

什么叫做真正的兽医人才呢?金艺鹏给出的答案是,“他要把兽医作为一门艺术来看待”,“我们培养的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仅仅学到一个技术”。这个理念因袭于他的父亲。他说:“以前我学画画的时候,我爸老是给我讲,你要是照着别人的画,你画得再好再快,你就是一个画匠。但是有的人可能画这个不如你,但他要创作一幅作品,他能按照自己的思想来表达,这就是画家。你要画画的话,我希望你成为一个画家,而不是一个画匠。

金艺鹏把这套想法引用到兽医专业上。他不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某一个药方或者某一台手术的过程,他更多是在问学生,你为什么要用这个方子?他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尝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这一理念在学生当中得到了积极响应。在他的研究生徐虹倩看来,学医本来是比较枯燥、辛苦的,但是“他可以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加上金艺鹏常跟学生打成一片,一块儿踢球,一起去郊游,他甚至被学生封为“孩子王”。听到学生们对他的评价,金艺鹏自嘲道:“大概是我上课不点名,不给他们留作业吧。

学生们的乐趣还在于动手。金艺鹏不迷信头头是道的讲述,他把学生从实验室推向手术台,借助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平台,让学生经历实战训练:在肿瘤手术、骨折手术中,老师动手,学生当第二麻醉师助手,老师“手把手”把学生教出来。于是,在金艺鹏的课堂上便常常能见到这样一幕:

病人”已经到位——一只白色的京巴狗、一只金毛犬,它们要做的分别是切除白内障和角膜修复手术。“老师,开始吗?”看到金艺鹏换上了白大褂,两名学生端过治疗盘。“开始。”金艺鹏抽出一根棉签,在狗的眼睛里蘸了些分泌物,交给学生去化验……

在教材上,金艺鹏同样坚持原创。他说:“我自己原则上不愿把别人的书翻译过来,那只能证明你的英语专业水平好。我主张自己编写,知道多少写多少。

金艺鹏说:“我就把自己想象成一片土,学生就是种子,我一定要把这部分种子种活。我应该是滋润他们,而不是说我要从学生中求得什么回报,因为我是要输出营养的。所以我现在就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肥力’,然后滋润种子们。